1949年,60万国民党士兵跟着蒋介石撤退到台湾,他们以为只是暂时离开,说好“反攻大陆”,很快就能回家,可这一等,就是一辈子。 他们落脚在一个陌生的岛上,语言听不懂,娶不上媳妇,挣不到钱,最后连自己的骨灰,都得托人偷偷送回老家。 老兵王贵山就是其中一个,他20岁那年从山东被拉进军队,跟着部队跑到了台湾,一上岸,他就发现情况不对了。 街头巷尾说的是闽南话,他一句也听不懂,当地人叫他们“老芋仔”,带着瞧不起的味道。 他们住在眷村里,用竹子和木板搭的棚子,一下雨就漏水。 王贵山退伍后想找活干,可他没读过书,识不了几个字,只能去工地搬砖,每天拿几个钱,勉强糊口。 日子本来已经够苦了,可还有一道铁规矩压着他们,军人禁婚令。 蒋介石怕军人一结婚就心思散了,规定现役士兵38岁以下不准结婚,退伍也得满40岁才能办手续。 王贵山退伍时才35岁,想找个老婆,没人敢嫁他,到后来年纪大了,也没姑娘看得上这帮“外省单身汉”。 据说,那些年九成的老兵都没结过婚,几十万人就这么孤零零地熬着。 为了压住士兵的情绪,蒋介石默许了一个灰色地带,军中乐园,也叫“特约茶室”,每个士兵每月要交七八块钱,才能排队进去“解决需求”。 但全台军妓才两三百个,对上几十万单身汉,根本轮不过来,老兵们私下骂这是拿人当畜生耍,可又没办法,那点尊严也只能憋着。 到了晚年,他们有的在回忆录里提起这段往事,说是“一辈子都抹不掉的耻辱”。 后来,蒋经国出来主持大局,搞了个“退辅会”,说是要安置这些退伍军人,给他们“荣誉国民”的称号。 王贵山被派去修中横公路,那条从东到西横穿台湾中部的路,号称天险,工地上条件极苦,崩塌、塌方是家常便饭。 四年下来,死了200多人,王贵山侥幸活着,可腰也给闪断了,他们挖出的血和命,换来的只是领导剪彩时的一串掌声,没人管他们后半辈子怎么活。 安置的另一条路,是让他们去开荒种田,可那些地大多在偏远山林,地不好种,收成也差,农场里一间间平房,像军营一样排开。 王贵山住过几个月,实在熬不住又跑回台北,在眷村里蹲着,那时候,台北的眷村成了这批老兵最后的归宿。 竹篱笆圈起来,房子低矮拥挤,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钻进被窝也直打哆嗦。 他们的医疗算是唯一还能沾点“国家”的光,台北荣民总医院专门给这些人看病,花钱少,但床位紧张,得排队。 有老兵病得不轻,硬是撑到有号为止,王贵山老了之后,常去那儿看腰伤,每次回来都说医院里人山人海,像菜市场。 1987年,形势终于松动了,蒋经国宣布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这一下,眷村里沸腾了。 王贵山也戴着“想家”的徽章上街游行,争取能早日回老家,他赶上了第一批探亲团,兴冲冲回山东老家。 可一落地,傻了,他年轻时的父母早没了,弟弟也过世了,只剩下一些远房亲戚,冷冰冰地盯着他的钱包。 他带去的美金被亲戚借走一半,连张老照片都没捞着,心灰意冷地回了台湾。 像他这样的,不在少数,老兵赵东发也是探亲时发现,老家人对他这个几十年没音讯的亲戚,根本没感情。 甚至有亲戚张嘴就问他:“你回来是不是发了财?”赵东发最后一气之下,把剩下的钱全捐了庙,转身回台湾,病死在眷村。 还有姚大传,这人算有点名气,他回到湖南老家时,连祖坟都找不到了,亲戚嫌他没给够“回乡红包”,背后议论他抠门。 姚大传心寒透了,晚年把骨灰托律师高秉涵带回大陆埋了,自己不再踏上那片土地。 据说,从1987年起,光是高秉涵一个人,就帮几百个老兵运回骨灰,大多埋在山东、河南、湖南一带,这些人活着没能团聚,死了才算“叶落归根”。 这些老兵,早年是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筹码,中年是台湾建设的劳动力,晚年成了社会边缘人。 眷村一拆,他们连最后的窝也没了,王贵山晚年住进了老人公寓,常说一句话:“我们这辈子,算是被耍尽了。”
“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碰她一根汗寒毛!”1950年,毛人凤交给蒋介石一份刚刚抓
【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