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陈独秀在江津病逝,临终之前,陈独秀叫来自己的妻子潘兰珍叮嘱道:“其一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03 23:44:47

1942年,陈独秀在江津病逝,临终之前,陈独秀叫来自己的妻子潘兰珍叮嘱道:“其一,你务求生活自立,倘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其二,有一事要切记,为夫立身人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操守。教育部寄来之款不可动用,切不可拿我的名声去卖钱。”

5月27日,江津县城的石板路上飘着细雨,五十三岁的陈独秀躺在破旧的木床上,握着妻子潘兰珍的手反复念叨着两件事:要改嫁找个可靠人过日子,千万别动教育部寄来的钱。

这个曾经搅动中国风云的人物,临终前最惦记的竟是妻子生计和保全最后一点名声。

时间倒回十二年前,上海闸北区熙华德路的石库门弄堂里,每天清晨都能看见个戴圆框眼镜的中年人拎着菜篮子出门。

邻居们只知道他姓李,是个靠写字挣饭钱的教书先生,其实这位李先生正是被国民党悬赏三万大洋通缉的陈独秀。

他在亭子间里写文章时,总有个梳着齐耳短发的年轻女人轻手轻脚端来热茶——那是比他小二十二岁的邻居潘兰珍。

潘兰珍当时在英美烟草公司当女工,每天要站十二个钟头。

她十三岁就被卖到纱厂当童工,十七岁遭工头糟蹋生过死胎,这些苦楚她从来不跟人提,直到有天晾衣服时晕倒在陈独秀门前。

老李头扶她进屋歇息,看见她胳膊上被工头抽的鞭痕,这才知道这个整天笑呵呵的姑娘活得比黄连还苦。

两人搭伙过日子那年,老李头五十一,潘兰珍二十九,陈独秀教她认字,她给陈独秀补衣裳。

有回潘兰珍发现丈夫总把写好的稿子塞进灶膛烧掉,还当他是怕惹麻烦的穷书生。

直到1932年秋天回南通娘家,在报纸上看见陈独秀被捕的照片,她才知道自家男人竟是如此身份。

南京老虎桥监狱里,陈独秀看见提着竹篮来探监的潘兰珍时,惊得差点摔了手里的毛笔。

这女人不但没跑路,还在监狱对面租了间破屋子住下,每周三探监日,她雷打不动送来换洗衣裳、文房四宝,最困难时连买报纸的钱都是她给人洗衣裳攒下的。

有次典狱长都看不下去,跟陈独秀说:"您这夫人比戏文里的孟姜女还痴情。"

蹲了五年大牢,陈独秀倒把监狱当书房,写出二十多万字著作。

蒋介石起初想劝他写悔过书,后来发现这倔老头宁肯啃霉米饭也不低头,干脆在抗战爆发后把他放了。

出狱那天,潘兰珍搀着陈独秀走过南京挹江门,国民党特务在后面跟了三条街,就想看他们往哪儿落脚。

这对患难夫妻先躲到武汉,又被特务盯上搬到重庆,最后在江津县城外鹤山坪找了间漏雨的瓦房。

陈独秀老家安庆沦陷后,三儿子陈松年带着瞎眼奶奶、怀孕的媳妇来投奔。

八口人挤在三间屋里,全靠潘兰珍操持,最困难时全家吃盐水煮土豆,陈独秀还笑称这是"西洋养生餐"。

国民党倒没死心,教育部长陈立夫派人送来五千块法币,说是给陈先生当润笔费。

陈独秀把钱原封不动退回去,转头跟潘兰珍说:"老蒋这是想买我的名声,咱们再穷也不能卖祖宗。"

其实他当时连治高血压的药钱都凑不齐,只能摘野蚕豆当偏方,结果吃坏肚子送了命。

临终前半个月,陈独秀已经下不来床,潘兰珍天天用热毛巾给他擦身子,他拉着媳妇的手念叨:"我走后你赶紧找户好人家,千万别守着。教育部要是再送钱来,你记着退回去,我陈独秀这辈子没吃过国民党官饷。"

潘兰珍抹着眼泪点头,心里早打定主意要守着他坟头过下半辈子。

陈独秀咽气那天,屋里就剩个豁口的粗瓷碗装着半碗米汤,潘兰珍翻遍箱子找出件没补丁的长衫给他换上,棺材钱还是学生们凑的。

下葬时江津县长带人来送花圈,潘兰珍挡在坟前说:"先生交代过,不受官家礼。"硬是让县太爷把花圈扛了回去。

往后十年,潘兰珍在重庆保育院当杂工,每月领八斗糙米。

有回陈立夫又派人送钱,说给陈先生修坟用,她当着来人的面把钱塞进灶膛:"先生说过,这钱烧了也不能要。"

直到1953年病重住院,她才跟护士吐露真名,结果第二天病房里挤满来看"陈独秀夫人"的干部群众。

这个不识几个大字的纺织女工,用半辈子守着亡夫那点骨气,到死都没让人戳陈独秀脊梁骨。

乡里老人说,当初潘兰珍本想刻"陈独秀之墓",想起丈夫生前叮嘱"莫要招摇",最后只拿朱砂笔描了个红框。这框子风吹雨打七十年,倒比刻字的墓碑更让人记得牢。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风雨相伴十二年——陈独秀与潘兰珍)

0 阅读:105

猜你喜欢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