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自贡盐仓的管理呈现出*"官督商办"的双重特征。盐务稽核所作为中央派驻机构,在自流井设立富荣东场、西场两场署,直接监管官仓运营。这些盐仓采用"四柱清册"记账法,每日记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项数据,确保账实相符。例如,1937年《川盐公报》记载,富荣盐场每月需向盐务总局提交《盐斤出入库日报表》,详细记录每批次盐袋的重量、来源及去向。 称量场景构成盐政管理的核心仪式。工人将烧制好的盐粒装入**粗棉布袋**(每袋标准重量180斤),用竹篾捆扎后抬至秤房。称重工具为**1.5米长的木杆秤**,秤砣重30斤,最大量程200斤,精度可达0.1斤。监秤员将秤杆两端用红绳固定,确保平衡后读取刻度,并用朱砂笔在盐袋上标注重量。 照片中那位蓄八字胡、穿花马褂的管事,实为盐仓管理体系的典型代表。他的清朝发辫并非个例——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后,自贡盐场仍有30%的管理人员保留发辫,1915年《自流井月报》记载,部分盐商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由拒绝剪辫,甚至组织"保辫会"对抗新政。
民国时期自贡盐仓的管理呈现出*"官督商办"的双重特征。盐务稽核所作为中央派驻机构
历史小破
2025-05-04 09:00:16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