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的一晚,郑洞国因病途经北京,受周总理邀请共进晚餐。席间,周总理问他:“如果我们出兵朝鲜,能打赢美军吗?”郑洞国笑着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不仅逗笑了总理,还增强了中国出兵朝鲜的信心。 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6月25日,朝鲜半岛打得不可开交,美国很快带着联合国军插手,战火一路烧到鸭绿江边。中国边境眼看着就不安稳了。晚宴的饭桌上,几碟清淡的小菜冒着热气,周总理往郑洞国碗里添了勺汤,目光坚定又带着探寻:“洞国啊,你跟美军交过手,对眼下局势,你实打实给我说说。” 郑洞国放下筷子,沉思片刻,突然笑出了声:“总理,您还记得昆仑关战役不?”周总理点点头,郑洞国眼神渐渐变得悠远,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那时候啊,我们打日军第5师团,号称‘钢军’,装备好得很,飞机大炮没断过。我们这边呢,步枪都缺子弹,战士们就靠着一股子狠劲往上冲。” 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有个小战士,才十七八岁,背着炸药包就往日军坦克底下钻,愣是同归于尽了。还有一次,我们被围困在山上,断粮三天,战士们嚼草根、吃树皮,没一个人喊投降。等到援军一到,嗷嗷叫着就反冲锋,把日本人打得屁滚尿流。” 说到这儿,郑洞国语气激昂起来:“美军看着是厉害,飞机大炮多,可咱们中国军人,从来就不怕硬骨头!当年日军的‘武士道’够疯狂吧?还不是被我们打趴下了。美军再强,强得过钢铁不成?咱们战士的意志,比钢铁还硬!” 周总理听着,嘴角不自觉上扬,眼中满是赞赏。郑洞国接着说:“我带的兵里,有个伙夫,平日里就知道烧火做饭。有一回敌人摸上阵地,他抄起扁担就跟敌人拼命,把三个鬼子脑袋都开了瓢。您说,咱们中国人,哪个骨子里没股子血性?” 饭桌上的气氛愈发热烈,郑洞国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从淞沪会战的血肉长城,到缅甸远征的绝地反击。“美军看着威风,可他们是为了啥打仗?为了钱,为了地盘。咱们战士为啥拼命?为了身后的爹妈妻儿,为了不再被人欺负!这士气,就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夜色渐深,郑洞国讲完最后一个故事,周总理站起身,紧紧握住他的手:“洞国啊,听你这一说,我这心里更有底了!”窗外,北京城的灯火璀璨,就像无数希望的火种,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那场立国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必将带着不屈的意志,打出新中国的尊严。
1950年8月的一晚,郑洞国因病途经北京,受周总理邀请共进晚餐。席间,周总理问他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5-05 16:48: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