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湖南平江解放后,有一个乞丐模样的妇人,径直走进了县委大院,当门口的守卫拦住她的时候,女乞丐却说:“我不是要饭的,我是来找县委书记的。”
在1949年的湖南平江,解放的喜悦还在空气中回荡,但对于朱引梅来说,这却是一段充满苦难和艰辛的旅程。她的模样更像是一位飘泊的乞丐,而不是一个即将完成重要使命的勇士。
朱引梅的丈夫,徐正坤,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干部。在危急关头,他将一份重要的党费——足足1斤6两的黄金——交给了妻子朱引梅,然后孤身引开敌人,最终壮烈牺牲。徐正坤坚守信念,即使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也没有透露任何信息,这使得朱引梅得以带着宝贵的党费安全脱险。
朱引梅在逃亡中经历了无尽的困苦。她将黄金密封在贴身的衣物中,怀中抱着年仅三岁的儿子,穿过重重难关,始终保持着对丈夫遗愿的坚守。在那个混乱和危险的时期,敌人的迫害无处不在,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愿放过一个。朱引梅身为一个普通的妇人,对党的联系方式一无所知,只能凭着模糊的记忆和坚定的信念,寻找着前进的方向。
终于,当平江解放,朱引梅跋涉到县委大院的门前。她的出现引起了守卫的怀疑,但她坚定地表示自己不是来乞讨的,而是要找县委书记。守卫们对这位看似乞丐的妇人表示怀疑,但她的眼神透露出不寻常的坚毅和决心。
在县委书记的办公室里,朱引梅站得笔直,尽管她的衣衫褴褛,但她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她开始叙述自己的故事,声音虽然略显沙哑,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她回忆起丈夫徐正坤的最后时刻,那个决定性的夜晚,当徐正坤将黄金交到她手中时,他的眼神充满了深沉的爱和无奈的决绝。朱引梅讲述了徐正坤如何英勇牺牲,为了保护这份党费,他孤身一人引开追兵,最终不幸被捕,但他宁死不屈,没有泄露任何信息。
朱引梅的声音在描述流亡生活时颤抖了一下。她讲述了如何夜以继日地躲避敌人的搜查,怎样在饥饿和寒冷中保护着年幼的儿子和珍贵的党费。她的故事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怀念,对儿子的爱护,以及对党的无限忠诚。
在她讲述的过程中,县委书记和其他在场的干部们都听得聚精会神。他们被朱引梅坚韧的精神深深打动,她的遭遇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沉默了,只有她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在房间中回响。
当她从破烂不堪的衣服中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包黄金时,其价值远不止于物质。那是一个家庭的牺牲,一个母亲的坚持,一个战士的信仰。黄金在她颤抖的手中闪耀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难岁月的故事。
县委书记走上前去,轻轻地接过了那包黄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他向朱引梅保证,她和她丈夫的牺牲不会被遗忘,他们为党和国家作出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
朱引梅,一位坚强的母亲,经历了十几年的艰难岁月,最终决定将一直守护着的黄金亲手交给县委书记。这份黄金不仅是物质的财富,更是她与丈夫对党和国家忠诚的象征,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切情感。
当她讲述这一切时,县委书记已经在紧急召开的会议上得知了这一惊人消息,他立刻放下一切,匆匆前往见朱引梅。在会见的过程中,书记见到朱引梅和她的孩子两人都饥饿难耐,立刻安排了食物。这份关怀超越了普通的同情,显示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英雄的敬意。
朱引梅慌张地将黄金递给书记,同时讲述了过去十几年的艰苦生活。她和她的孩子一边吃着饭,一边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仿佛在宣泄多年的苦难和委屈。书记看到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敬重,他安慰朱引梅,但朱引梅坚称这是她应尽的责任。
朱引梅坚持说这些黄金不仅仅是党费,更是她丈夫用生命守护下来的宝贵财富。她讲述了自己和孩子多年来的艰难生活,无论多么困难,她从未动用过这份党费。她的孩子因为长期生活在艰苦环境中,身体虚弱,经常生病。
县委书记深受感动,他向朱引梅保证,国家将永远记住她的贡献和牺牲。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挚的感激和对朱引梅坚韧精神的敬佩。这一刻,不仅仅是对朱引梅个人的救助和慰问,更是对她坚定信仰和不屈精神的最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