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被捕入狱的女战士在给鬼子洗衣服时,发现了丈夫的衣服,她瞬间明白原来自己被抓是因为丈夫当汉奸出卖了她,于是她想到一个办法,用一张纸条巧妙地借日军之手除掉了丈夫。
在1939年的一段战争纷扰的岁月里,田仲樵,一位身怀绝技的女战士,深藏身份,默默承担起了重要的情报工作。她的日常是在苏联和东北之间搭建起一座隐秘的通讯桥梁,以确保关键信息的安全传递。尽管她在组织中因表现卓越而迅速晋升,但田仲樵始终对外界,包括她的丈夫荀玉坤,保持着严密的秘密。
荀玉坤对妻子的神秘行动感到疑惑与不安。他的怀疑逐渐转化为行动,开始暗中跟踪田仲樵,试图揭开她每天早出晚归的真相。但他所不知道的是,田仲樵早已察觉到了丈夫的行踪,并巧妙地将他引入死胡同。在那里,她以一种严肃又充满迷惑的姿态面对荀玉坤,暗示着晚上会有一番解释。
然而,事态远比田仲樵预想的要复杂。就在她以为可以控制局面时,战争的残酷性展露无遗。一次意外的逮捕,将田仲樵投入了敌人的囚笼。在那冰冷的牢房里,她不得不为敌人洗衣服,以求生存。而就在这些破旧衣物之中,田仲樵发现了一个让她震惊的证据:丈夫荀玉坤的衣物。
这一刻,所有的谜团尽数解开。荀玉坤的怀疑、跟踪,最终转变为背叛。田仲樵意识到,正是她深爱的丈夫将她出卖给了敌人。这种背叛的痛苦让她感到无比的悲愤,但在这份悲愤中,她的智慧和坚韧开始孕育出一个大胆的计划。
在阴暗潮湿的牢房内,田仲樵坐在地上,双膝紧抱。她的眼神坚定而冷静,仿佛在这漆黑的环境中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她拿起了一小块纸和一支磨得尖锐的木头碎片,这是她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秘密收集的宝贵资源。纸张破旧而珍贵,每一寸都承载着她的智慧与勇气。
田仲樵开始书写,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她对丈夫荀玉坤的深刻理解与无情判断。她知道,只有准确地描绘出荀玉坤的特征和习性,这张纸条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她谨慎地描述了荀玉坤的外貌、他的习惯,甚至连他特有的口头禅也没有落下。然而,最关键的是她加入了一些关于荀玉坤的“机密信息”,这些内容被精心设计,旨在引起日军的注意和怀疑。
在纸条的最后,田仲樵以一种似乎是情报报告的口吻,暗示荀玉坤可能是双重间谍,正在为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提供情报。这种巧妙的指控,既符合日军对内奸的警觉性,又足以引起他们对荀玉坤的深入调查。
完成了纸条后,田仲樵小心翼翼地将其藏在了她负责清洗的一件日军高官的衣物内。她知道这名官员习惯于亲自检查他的衣物,因此这张纸条很快就会被发现。田仲樵的心跳加速,但她的脸上却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她知道自己的计划充满风险,但为了报复那个背叛她的人,她愿意冒这个险。
荀玉坤在日军手中的处境越发危险。他的眼前是挥舞着手枪的日军官员,嘴里不断地说着恐惧的话。荀玉坤惊慌失措,尝试着解释这一切只是一个误会,试图让自己从这个死亡边缘逃脱。他连连辩解,声称是田仲樵让他来取东西,却不知道那是一张纸条。他的声音颤抖,而眼中的恐惧无法掩饰。
日本军官不愿听他分辨,命令手下将他押回军营,准备让他和田仲樵面对面对质。在这关键的时刻,田仲樵展现了她作为一名女战士的坚韧与智慧。当她看到丈夫被押送进来时,她立刻流下了泪水,一边哭泣一边恳求日本人放过她的丈夫。她的话语充满了情感,声音中透露出绝望和忧伤,仿佛真的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丈夫的安全。
这一幕让日本人更加确信荀玉坤的身份,认为他在抵抗组织中的地位很高。冷酷无情的决定被迅速做出:荀玉坤被当场处决。田仲樵在表面上悲痛欲绝,似乎失去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但在内心深处,她对这个复仇的成功感到一种莫名的快感。
事实上,那张纸条原本是地下组织为田仲樵准备的下一次任务指令。但在田仲樵被捕后,组织立刻取消了原定的任务,那张纸条也因此变成了无用之物。田仲樵的心机深沉,她故意引诱荀玉坤去拿那张纸条,用这种方式让他自食其果。她利用了日本人的残忍和多疑,巧妙地除掉了背叛自己的丈夫。
这个故事展示了田仲樵作为地下情报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决绝手段,同时也揭示了战争时期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她的行动虽然残酷,但在那个残酷的年代,这或许是她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