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子只是简单和公婆打招呼,并没有喊“爸妈”,便遭到对方指责。丈夫见状,立即

米粒侃社会 2025-05-07 09:47:12

浙江,女子只是简单和公婆打招呼,并没有喊“爸妈”,便遭到对方指责。丈夫见状,立即抱走孩子,要求女子赔礼道歉,否则就再也不让女子碰孩子。女子一边哭,一边哀求:“把孩子还给我,是我错了,是我不对,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5月5日,女子刚生完孩子几个月,身体十分虚弱。平时孩子比较闹腾,夜里大人几乎无法安睡。当天中午,女子好不容易将孩子哄睡,自己也跟着睡了过去。

这时,公婆来到家中,想看看孙子近况。儿子提醒道:“孩子正在睡午觉,你们小声点,别把他吵醒了。”

然而,公婆急切想见到孙子,直接推开女子卧室的门,轻手轻脚走到床边。看到孙子红扑扑的小脸,公婆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小婴儿瞬间惊醒,哭闹起来。

女子也被婴儿的动静吵醒,睡眼惺忪中认出是公婆。只是简单打了声招呼,并没有喊爸妈,就又拍着小婴儿后背哄睡,自己也又昏昏欲睡了。

公婆见状,不满地说:“都看见我们了也不叫一声?怎么又装睡,太没礼貌了!”随后气冲冲离开房间,向儿子抱怨:“你怎么教育媳妇的?我们大老远来看孙子,她睁眼都不招呼一声,太没家教了!”

女子的丈夫向来孝顺,对父母言听计从。听了父母的抱怨,他冲进房间指责妻子:“你怎么这么没礼貌?我爸妈来了也不叫人!”

女子刚被吵醒,心中恼火,解释道:“我不是故意不叫,实在太困了!你知道我昨晚根本没睡好,孩子刚睡着又被吵醒,我忙着哄他,才忘了打招呼。”

丈夫却认为妻子在狡辩:“眼睛都睁开看见了,叫一声很难吗?分明就是没教养,得好好管教!”说着,他抱起孩子就要往外走,并威胁道:“不向我爸妈道歉,别想再抱孩子!”

公婆也在一旁帮腔:“孩子以后我们带,跟着这样的妈能有什么出息?我们实在不放心。”

女子慌了神,面对三人的“围攻”,只能哭着道歉:“是我错了,求你们原谅,把孩子还给我!”丈夫仍不依不饶,继续指责她不懂事。女子近乎崩溃,差点跪地求饶,幸好扶住餐桌才勉强支撑住身体。

见妻子道歉态度诚恳,丈夫不再多说。女子赶忙冲上前抱回孩子,紧紧搂着不停道歉:“对不起,是妈妈不好,宝宝别离开妈妈……”丈夫也没有再争抢,任由她带孩子回房。

此时,公婆的表情不得而知——或许仍在怨恨儿媳,或许正为“胜利”沾沾自喜,盘算着如何“教训”不懂事的儿媳。

网友们对此事义愤填膺。有人指责女子太没骨气:“既然他们想带孩子,就让他们带,看能坚持多久!”

也有人猜测:“她这么激动,是不是产后应激反应?家人不体谅,还拿孩子要挟,这算什么家庭!” 更多人替她不平:“她有什么错?辛苦生养孩子,刚睡着就被打扰,不怪他们反倒被责怪,怎么还要求饶?就该硬气点!”

此外,这段家庭视频的发布者也引发猜测。如果是丈夫上传,他是想让网友指责自己吗?似乎不合常理。

更有可能是女子发布的——她并非懦弱,或许只是害怕孩子被夺走才暂时妥协,也许冷静后,会用其他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

1、丈夫站在父母那一边,指责女子合适吗?

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五条,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都有平等表达意见、处理家庭事务的权利。在这个事件里,丈夫未经充分了解情况、未与妻子好好沟通,就站在父母那边指责妻子,侵犯了妻子平等交流、被尊重的权利。

虽然没有明确法律条文对这种行为进行惩处,但长期如此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在离婚财产分割时,法院会依据夫妻双方对婚姻破裂的过错程度进行判决,丈夫这种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过错,从而影响财产分配结果。

2、女子太困,没叫公婆“爸妈”有错吗?

《民法典》等相关法律主要关注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赡养、财产分配等,未对儿媳称呼公婆的方式作出硬性要求。儿媳与公婆是因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在赡养、继承等方面有间接联系,但这些与称呼无直接关联。

所以,仅因太困未叫公婆“爸妈”,不违反法律规定。不过,从家庭关系角度,这种情况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建议家庭成员通过沟通协商来解决,以维护家庭和谐。

3、公婆不理解女子辛苦,参与两夫妻感情合适吗?

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享有婚姻自主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干涉,这里的“个人”包括公婆。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对家庭事务有平等的处理权。

公婆过度参与夫妻感情,属于侵犯夫妻的自主权利。若公婆的参与行为对夫妻一方造成了精神侵害,如长期言语侮辱、威胁等,根据相关法律,受害人可以报警或者申请人身保护令。

但如果公婆只是适度关心夫妻生活,给予一些建议和帮助,没有强行干涉或侵犯夫妻权利,那么是在合理范围内的。

对于这件事,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0 阅读:0
米粒侃社会

米粒侃社会

深度社会文章,就像一座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