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教授,反对建设三峡大坝,却支持截流雅鲁藏布江:有伤

戴梦维微微 2025-05-08 15:22:39

1957年,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教授,反对建设三峡大坝,却支持截流雅鲁藏布江:有伤人和,不伤共和。 在中国近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中,黄万里教授无疑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 他不仅是清华大学著名的水利学者,也是中国近代水利科学体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提起黄万里,人们最常想到的,便是他在1950年代以来坚决反对建设三峡大坝的立场。 1957年,在中国水利工程规划如火如荼之时,三峡工程的设想已经提出多年,围绕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展开了激烈争论。 在那一时期,大多数专家在政治环境和国家建设大潮的推动下,对三峡大坝持支持态度,甚至不乏盲目赞同者。 但在这股浪潮之中,黄万里却是少数敢于站出来表示坚决反对的水利专家之一。 黄万里之所以反对建设三峡大坝,并非是要跟国家对着干,而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跟经历。 他曾在美国求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长江流域水利地质、泥沙输移等方面的研究。 他清晰地认识到,三峡大坝在地质、泥沙淤积、水库调度、安全隐患、移民安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将带来长远且严重的后果。 他曾明确指出,三峡工程一旦上马,将带来“十二大祸害”。 这些预言,在三峡大坝建成后的现实中,不少已逐渐显现甚至验证。 即便面对当时高度政治化的决策氛围,黄万里仍不改其志。 他宁愿遭受批判、下放,甚至受到政治迫害,也不愿违背科学良知。 他深信:“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职责,是讲真话,即便冒着生命危险,也不能说假话。” 与对三峡大坝的坚决反对不同,黄万里表示可以对雅鲁藏布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构想,甚至建议截流。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中国西藏,流经印度、孟加拉等国家,是南亚地区的重要水源之一。 该江在进入印度前于中国境内形成著名的大拐弯,并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世界最深的峡谷。 这一独特的地理地貌条件,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后一块未开发的水电“处女地”。 黄万里支持截流雅鲁藏布江,并非出于开发资源的单一目标,他明白该江流域开发的国际战略价值。 随着印度对西藏边境地区的觊觎不断加剧,中国若能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实施水利控制工程,不仅可以发展可观的水电资源,更能够在地缘政治上掌握主动权。 他曾说,这样的工程或许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利益,但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是有利于中国全局稳定与繁荣的。 此外,黄万里对雅鲁藏布江开发的支持也并非盲目,他强调,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尊重地质与水文规律,科学规划,谨慎推进。 这一态度显示出他并非一位“反对工程”的专家,而是一位主张“科学、理性、长远”发展战略的专家。 在那个以“建设大跃进”为主旋律的年代,黄万里的声音显得格外孤独甚至刺耳。 他的专业建议并未被采纳,反而在“反右”等政治运动中饱受打压。 被划为“右派”之后,他被流放到西南、西北的偏远地区从事体力劳动,历经坎坷,却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学术立场。 直到今天,三峡工程仍然是一个在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维度备受争议的话题。 而黄万里提出的诸多预警,比如泥沙淤积问题、水生态恶化问题、地震滑坡隐患、水库移民困局、下游旱涝反复等,都已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现实。 他的先见之明和科学理性,让更多人重新审视那段历史,重新评价那位曾被“冷落”的水利专家。 而对于雅鲁藏布江的设想,尽管至今未有大规模工程实施,但国家层面对其战略意义已有充分认识。 包括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在内的多个规划,仍在不断研讨和论证之中。 黄万里当年的提议,也许将在未来某个阶段成为现实,为国家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黄万里

0 阅读:47
戴梦维微微

戴梦维微微

戴梦维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