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小凤仙病逝,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蔡锷的照片。可蔡锷后人提到小凤仙时,却鄙视地说:她自作多情,我父亲对她根本没感情。
1900年,小凤仙出生于杭州,她的本名叫做朱小凤。随着清王朝的衰败,她的家庭也逐渐走向没落。
小凤仙的母亲是偏房,家道中落,使得她母亲和她成为了大房的眼中钉,肉中刺。在长时间的压迫和欺负之下,小凤仙和她的母亲忍无可忍,无奈的离开了朱家。
但是在小凤仙10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她被奶妈收留。
不过,这奶妈总归是不富裕,就算把小凤仙当成亲生女儿,她也不免是要历经生活的艰辛。
1911年,奶妈带着小凤仙一路从浙江逃难到了上海,为了生存,无奈之下,奶妈让她开始跟着一个姓胡的卖唱艺人学唱戏,“小凤仙”的艺名,也由此得来。
之后小凤仙便开始跟着胡老板学唱、卖唱,四处谋生。
1913年,南京又起了战火,小凤仙又不得不跟着胡姓艺人从南京逃回上海。
这时的小凤仙,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她被小说家曾朴看中,买了回去当奴婢。又随着曾朴到了北京,被卖给给北京八大胡同里的陕西巷云吉班,由此不幸沦落为妓。
而小凤仙自己也很善于学习,粗通文墨,喜赏歌词,既会拉二胡,又会弹琵琶,还能唱京剧,色绝京城,才艺卓绝,渐渐地,她的名声开始家喻户晓。
当时,袁世凯刚刚复辟,很欣赏主政云南的蔡锷,于是封其为始威将军,并勒令入京。但蔡锷无心为虎作伥,甚至想联络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因此被软禁于北京的居所。正是在这期间,蔡锷在一次饮酒作乐的时候结识了小凤仙。
虽说蔡锷当时是以商人的身份掩人耳目,不过小凤仙却认定此人非等闲之辈,于是便热诚相待。而蔡锷也被这个满是豪侠气概的女子所吸引,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后来,随着两人交往越来越密切,蔡锷一时兴起便写了“自古佳人多颖悟,从来侠女出风尘”的对联赠与小凤仙,却未署名。
小凤仙便说道“你我虽贵贱悬殊,但又何必隐姓埋名?”
蔡锷听了,只好写下“松坡”二字,小凤仙这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蔡锷将军。
接着,小凤仙就咬破自己的舌头,将血滴在对联上,以此来表示自己对蔡锷将军的忠诚。
后来为了金屋藏娇,蔡锷甚至不惜重金买了一座前清某侍郎的废宅,大兴土木,重新装修。就这样,蔡锷与小凤仙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以至于惹怒了原配夫人,大闹一场,蔡锷的母亲也哭着闹着要带着全家老小一齐南归,远离蔡锷这个不孝子。
袁世凯得知后破口大骂,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我道蔡锷是个干练之才,可参与国家大事,谁知道治家都还不妥帖!”从此放松了对蔡锷的戒心。
1915年12月,离袁世凯登基称帝还剩最后十几天,蔡锷在小凤仙的掩护下坐上了去天津的火车。
直到此时,袁世凯才恍然大悟,之前的一切,都是蔡锷母子、夫妻以及小凤仙联袂出演的一出大戏,只为骗过他的眼睛,确保全家安全离京。
之后,哈汉章等人特意将蔡锷逃离的事,宣扬成是小凤仙侠义挟走蔡锷。这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做法。可是这事立刻传为美谈。小凤仙就成了“侠妓”。
此事过后,虽然有很多人佩服小凤仙有侠义之风,但是来陕西巷的风流浪子们却是来找小凤仙寻欢,小凤仙此时人在红尘身不由己,她心中只盼松坡早日归。
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一年之后,年仅34岁的蔡锷却猝然病逝,而她的期望与等待也化为了泡影,此时的她无比悲痛万念俱灰。
一年后,北京各界人士为蔡锷举行了一场追悼会,小凤仙身着黑衣,围巾遮面前去吊唁。
她也为蔡锷送上了两副挽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蔡锷离世,小凤仙选择隐姓埋名,可之后为了生存而无奈选择的两场婚姻,也都没能给这一痴情女子安稳的生活。
1954年,小凤仙离世,弥留之际,唯一能够给她慰藉的,恰恰是一张蔡锷的照片。
对小凤仙的反应,蔡锷的儿子坦诚地说:“父亲对她没感情。”
可对于蔡锷的后人来说,他们却认为父亲对于小凤仙所谓的感情,仅仅是逢场作戏罢了,如若没有自己与小凤仙交好的假象,又如何能够骗过袁世凯成功出逃呢?
从旁观者角度来看,蔡锷与小凤仙,也许真的只是各取所需的所谓爱情关系,而当年小凤仙的存在也的确让蔡锷的家庭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小凤仙终其一生都在心里揣测答案,她明白蔡锷对于她的感情可能只是时局需要的逢场作戏,他写给她的对联,无一字关于情爱,他对她的感情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别有用心。
但蔡锷于小凤仙来说,却是生命里的一束光,尽管她知道可能这个男人并没有全心全意的爱过她,甚至就没爱过她,但他仍然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里,让自己觉得生命有了意义。
斯人已逝,小凤仙究竟是蔡锷的棋子还是知己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他曾给过小凤仙别样的温暖,而小凤仙也曾以超乎男子的侠义之举给予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