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冬,14岁的蒋介石和19岁的毛福梅拜堂成亲,主婚人刚喊完“送入洞房”,

1901年冬,14岁的蒋介石和19岁的毛福梅拜堂成亲,主婚人刚喊完“送入洞房”,蒋介石就跑去和小伙伴捡爆竹了。没想到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当场脸色大变,气得直跺脚,因为她信奉一句老话:“ 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

1882年,毛福梅出生在在奉化岩头村的一户人家,尽管只是个女儿,但也为这个家带来了欢喜之气。毛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这也预示着姑娘们将来定是要嫁给门当户对的好人家的。

等毛福梅长到了19岁,终于迎来了提亲的人,那就是邻县蒋家蒋肇聪的儿子蒋介石。上门做媒的人,是蒋介石的表舅舅陈春泉。

陈家和毛家算是世交,有句话叫作“拣亲不如择媒”,毛福梅的父亲毛鼎和见是德高望重的陈家出面,脸上非常光彩,他在心里早就默默地答应了。

虽说未来女婿蒋介石虽然顽皮任性,但六岁就念书,学业不错,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即便调皮些,也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听说蒋母王采玉为人贤德,教子有方,儿子定然不会差,便答应了这门婚事。

毛福梅是个传统的女子,她对自己的婚事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完全听从父亲的安排。

成亲那天,毛福梅坐着花轿来到了蒋家门前,这时按照礼仪要燃放鞭炮,一群来看热闹的孩子,一起跑到天井去捡爆竹蒂头。

身为新郎官的蒋介石,见此情景,也觉得好玩。顿时忘了今天是自己拜堂成亲的大日子,居然也跑到那里去抢蒂头,弄得前来吃酒祝福的亲朋好友哄堂大笑。

而一旁的蒋介石的王采玉则气得直跺脚。原来,在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因此这新郎拾蒂头的事情是非常忌讳的。

然而蒋介石在“贺郎”之后,甚至都没有进婚房看毛福梅一眼,而是直接就跑到他母亲的床上睡觉去了,留下毛福梅一个人独守空房。

结婚第一天,毛福梅便遭遇到这样的事。这也仿佛在预示着她日后的不幸,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 ​虽然毛福梅怨过、恨过,但最终她认命的接受了这一切,她本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道德典范,规劝自己去关怀照顾蒋介石,做蒋家的好媳妇。  

1903年,蒋介石赴宁波赶考失利后,想去念新式学堂,他希望毛福梅能够认字,便说服母亲,带着毛福梅同去奉化上学,这对于毛福梅来说无疑是一件令她欣喜的事,因为这样她就可以和丈夫朝夕相处了。 ​ 就这样,毛福梅​白天上课接触同学老师,晚上回去面对丈夫,也有一些共同话题。 ​ ​可好景不长,蒋介石在自己就读的凤麓学堂闹了点不大不小的事情,离开了学校,毛福梅自然而然的也跟着回家了。 ​ ​1906年,蒋介石去日本留学,毛福梅留在家中照顾婆婆王彩玉,孝顺的毛福梅对婆婆悉心照顾。

1909年,蒋介石回到上海,蒋母得知消息后就与毛福梅一同前往上海,在老母亲的极力干涉下,蒋介石与毛福梅圆房了。 ​ ​1910年,毛福梅在溪口生下了蒋经国。

1919年,蒋介石要和叫陈洁如的姑娘结婚,奈何毛福梅根本不愿和蒋介石离婚。她仗着自己没有任何错误,蒋介石无理由休弃自己,执意留在蒋家。 ​ ​蒋介石无比恼火,就更加厌恶毛福梅,甚至不顾母亲病重,当着王采玉的面就同毛福梅争吵。 ​ ​1921年,王采玉病故,蒋介石把母亲离世的原因全部归结到毛福梅身上,认为自己的家庭悲剧"皆毛氏一人之所害"。 ​ ​1921年12月,蒋介石在上海正式迎娶陈洁如,对外宣称自己已与原配脱离关系,陈洁如将是他"独一无二的合法妻子"。

不过毛福梅依然住在蒋家老宅,族谱上依然有他的名字,她依然是蒋介石的正房太太。 ​ ​婚后,蒋介石要回老家祭祖,他以为毛福梅一定会大闹,只是没想到,毛福梅非但没有闹,还很友好地接纳了陈洁如。 ​ 后来蒋介石要和宋美龄结婚,​此时的蒋介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蒋家没有人敢替毛福梅说话了,可怜的毛福梅最后不得不让步,但她有一个条件,继续留在蒋家老宅,也就是“离婚不离家”。最终双方都作了让步,才达成协议,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 虽然​毛福梅与宋美龄相处很融洽,若是她同蒋介石一起回奉化,少不得要带一些貂绒之类的礼品送给毛福梅,但是毛福梅却没少被人暗地里嘲笑,因为她是一个被丈夫抛弃了的女人。毛福梅苦不堪言,只能躲进寺庙当中,希望礼佛声能摒弃世间的纷乱杂扰。 ​ ​蒋经国12岁之前,一直跟随在毛福梅身边,直到后来蒋介石将儿子接到了上海读书,后又送往苏联留学,毛福梅与儿子就此阔别了整整13年。 ​ ​1937年,蒋经国终于学成归国,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妻子和孩子去看望远在奉化的毛福梅。 ​ ​毛福梅本以为她终于能够安享晚年了,可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次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寇的飞机在奉化一带狂轰滥炸,而毛福梅也在此时不幸遇难。

​​三毛曾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从毛福梅的一生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女子在封建礼教下的固执与坚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所托非人、遇人不淑带来的命运之苦。这是一个女子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