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过大凉山,刘伯承致信川军许剑霜:“让个路!”谁知,许剑霜回信却

文栋说明星 2025-05-10 20:30:11

1935年,红军过大凉山,刘伯承致信川军许剑霜:“让个路!” 谁知,许剑霜回信却说:“助兄北行!” 1935年红军主力途经大凉山时遇到个难题,国民党川军许剑霜带兵把守要道,双方真要硬碰硬干起来,红军免不了要吃亏。 这时候刘伯承站出来了,他跟这个川军将领有过老交情,提笔写了封信说"借个道",没想到对方痛快回信"帮老哥一把"。 这事说起来跟刘伯承早年间在四川的活动分不开,当年他在川军里头搞地下工作,像许剑霜这样的军官没少受他影响。 许剑霜当年差点就入了党,后来阴差阳错断了联系,但心里头始终记着刘伯承的提携之恩。 就像老话说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层关系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 蒋介石那边催着川军堵截红军,可川军这帮人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都知道老蒋拿他们当炮灰,嫡系部队躲在后面捡便宜。 许剑霜跟手下弟兄们盘算得清楚:真要跟红军死磕,损兵折将不说,最后功劳还得让中央军抢了去。 倒不如睁只眼闭只眼,既不得罪上头,又给自个儿留条后路。 要说毛主席这步棋下得妙,早早就把刘伯承调来开路。 许剑霜接到信后,立马召集手下开会。他把利害关系掰开揉碎了讲,当兵的都是实在人,谁愿意平白无故送命? 最后商量出个两全其美的法子——红军过境时朝天放几枪,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这招"雷声大雨点小"的戏码,把国民党督查的人糊弄得团团转。 更绝的是许剑霜还帮着当说客,他私底下联络其他川军头目,把"保存实力"的道理讲得透透的。 这些人本来就跟蒋介石不对付,经他这么一撺掇,全都心照不宣地给红军让道。 这么一来,红军过凉山就像走亲戚串门似的,顺顺当当没费多大周折。 后来解放战争时期,许剑霜彻底跟国民党划清界限。 他表面上还在川军里头混,暗地里给共产党递情报、救被捕同志,活脱脱成了地下工作者。 等到1949年成都解放,这位"双面人"才算彻底亮明身份。 用现在的话说,他这是把"无间道"玩出了新高度。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得民心者得天下。 红军当年走到哪儿都帮着老乡挑水劈柴,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群众自然箪食壶浆迎王师。 反观国民党军队,走到哪儿抢到哪儿,可不就成了过街老鼠?这正应了那句老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信息来源: 人民网《帮助红军过大凉山的秘密功臣许剑霜》2016年4月15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川军将领许剑霜与红军长征过凉山》2019年8月3日 四川日报《解密:许剑霜在四川解放中的特殊贡献》2021年6月11日

0 阅读:45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