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过头了!”江西一对夫妇在家里自制假币,每天“现印现花”,家中不留存,专挑农贸市场买菜的老人下手,通过买菜找零钱的方式兑换真币,受骗的老人高达上千人,网友:是个人才,可惜聪明劲用错了地方! 2025年4月的江西赣州,晨光熹微中,58岁的李阿婆蹲在菜市场角落,将刚摘的青菜码得整整齐齐。 她没注意到,一对穿格子衫的中年夫妇正盯着她布满老年斑的双手——那双手接过百元大钞时,会因视力模糊而颤抖,正是他们眼中的"最佳目标"。 2024年冬的出租屋,42岁的陈建军在二手市场淘到一台旧印刷机,妻子王芳刷抖音时偶然看到"手工钞票制作教程",两人一拍即合。 "菜市场老人眼神不好,好糊弄。"陈建军戴着劳保手套调试油墨,红色颜料沾在指尖,像极了钞票上的防伪纹路。 他们的作案手法堪称"精密":陈建军负责用A4纸印刷假币,王芳研究出"三段式换钞法"——先给真币让老人称重,趁找零之际以"有零钱"为由换回真币,再用假币支付差额。 3月15日首次作案,他们用一张百元假钞在李阿婆摊前换到87元真币和3斤青菜,回家后击掌庆祝"开门红"。 监控显示,两人每天6点准时出现在不同菜市,专挑独居老人下手。 王芳的帆布包里分层装着真假钞,夹层里还放着润喉糖——用来跟老人套近乎。 "阿婆,您这菜比超市新鲜多了。"她的笑脸背后,是每天流水般花出的假币,最多一天作案17起,涉案金额超2000元。 4月28日,退休教师杨大爷发现蹊跷,找回的50元假币编号与前一天的100元假币竟相同。 他颤巍巍地将两张纸币递给派出所民警,放大镜下,油墨晕染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像块融化的巧克力。 赣州警方立即启动"扫假风暴",通过菜市场监控锁定了格子衫夫妇。 抓捕现场颇具戏剧性,陈建军正往印刷机里塞纸,王芳在厨房煮着刚骗来的排骨,锅里还飘着白菜叶。 搜查发现,卫生间水箱里藏着未用完的油墨,阳台上晾晒着印有"壹佰圆"字样的纸张,而客厅电视正播放着普法栏目《今日说法》。 "我们没存假币,花完就毁版。"陈建军戴着镣铐嘟囔,却不知警方早已通过交易记录还原了犯罪网络——上千名老人受骗,涉案金额超30万元。 这起事件与2023年湖南的"仿真冥币购物案"如出一辙,当时某团伙用高仿冥币购买日用品,专挑乡镇小店下手,受害者多为留守老人。 两案共同暴露了老年人安防的痛点,对新型犯罪手法认知不足,视力衰退导致防伪能力下降,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软柿子"。 对比2024年广东的"外币诈骗案",骗子以"兑换外币"为名骗取老人积蓄,手法更隐蔽但本质相同——利用老年人信息差和心理弱点。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针对老年人的金融诈骗案件中,货币类犯罪占比达27%,而菜市场、社区超市成为高发地。 从法律层面看,本案触及三重刑事罪名: 1、伪造货币罪(《刑法》第170条) 陈建军夫妇自制假币并流通,已构成伪造货币罪,根据司法解释,伪造货币总面额3万元以上即属"情节特别严重",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2、诈骗罪(《刑法》第266条) 其通过欺骗手段使老人交付真币,单起案值虽小,但累计金额巨大且针对特殊群体,符合"数额巨大"标准,量刑时将从重处罚。 3、非法经营罪(《刑法》第225条) 购买印刷机等设备未经许可,扰乱市场秩序,与前两罪构成想象竞合,应择一重罪论处。 案件审理期间,李阿婆攥着警方追回的50元真币抹泪:"我还当他们是好人,天天来买我的菜。" 而在看守所里,王芳对着管教民警哭肿了眼:"想着赚点快钱给儿子买房,没想到..." 赣州警方同步开展"银发守护行动",在菜市场安装验钞机,为老人发放防伪手册,那句"现金支付请验钞"的广播,每天清晨都会在李阿婆的菜摊前响起。 陈建军夫妇的伪钞闹剧,是投机心态催生出的畸形果实,他们以为凭借"现印现花"的小聪明能规避风险,却忘了法律的天网不仅记录着每一张伪钞的流向,更丈量着良知的尺度,当他们用油墨污染菜市场的烟火气时,输掉的不仅是10年自由,更是做人的底线。 老年人的安防不能仅靠法律事后追责,更需构建事前防护网,社区的反诈宣传、子女的亲情陪伴、市场的技术升级,都是抵御犯罪的有效屏障。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为真实事件整理评述,无不良引导,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齐鲁晚报,果然视频
“聪明过头了!”江西一对夫妇在家里自制假币,每天“现印现花”,家中不留存,专挑农
子焓
2025-05-15 10:35:3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