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农夫与蛇!”2009年,一女子见同事无家可归,好心将自家房子腾出给他住,只象征性收极少数的租金。岂料,十年后,同事却恩将仇报,不愿付租金也就罢了,还要求女子将房产无偿过户!女子怒了,直接将其告上法院,要求其搬离房屋!万万没想到,同事在法庭上嚣张至极:如果强迁,我就住到法院!最后,法院的举动让众人大快人心! 2009 年 4 月,贵州瓮安磷肥厂的女工石红英锁好单车,看见魏德胜正蹲在宿舍楼下抽闷烟。 这个比她大十岁的同事,因离婚净身出户,行李卷还搁在厂区传达室。 "要不先住我老房子?" 石红英指着巷尾的青砖小屋,"每月就收 200 块,当交个水电费。" 她没料到,这句随口的善意,会让自己陷入长达十年的纠葛。 小屋的木门在吱呀声中打开时,魏德胜摸着掉漆的门框笑了:"妹子,哥记着你的好。" 头两年,他每月 15 号准时送来皱巴巴的现金,有时附把自家种的青菜。 石红英发现他总把褪色的厂服洗得发白,也就没在意租金时有时无 —— 直到 2011 年冬,敲门收租的手悬在半空,门内传来麻将声,开门的魏德胜酒气熏天:"下月一起给。" 2015 年梅雨季,石红英踩着青苔斑驳的台阶上门,看见小屋外墙被刷成鲜艳的红色,窗台上摆着塑料盆栽。 魏德胜的新女友正对着镜子描眉,听见房租二字立马翻了脸:"住了这么久,这房子早该算我们的了。" 桌上的账本显示,三年未交的租金已累计 8400 元,而魏德胜正把石红英的房产证复印件夹在烟盒里。 第一次庭审在 2016 年霜降,法庭上,魏德胜晃着泛黄的收条:"她收了我十年租金,早形成事实租赁关系。" 石红英捏着未签的协议复印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 "亲兄弟明算账",此刻肠子悔青。 法官敲着法槌:"口头协议受法律保护,但拖欠租金已构成违约。" 胜诉判决书下来时,小屋的锁已被换过三次。 2019 年清明,石红英在厂门口被魏德胜堵住:"把房子过户给我,我给你十万。" 老人眼里闪着精光,身后跟着比他小 20 岁的女友,指甲正掐着石红英的胳膊。 这次起诉前,她特意请公证处拍下屋内场景:自己结婚时的木衣柜被改成酒柜,墙上挂着魏德胜与女友的婚纱照,而她父母的遗像被塞进了床底。 执行局的警车开进巷子那天,魏德胜的女友突然倒地抽搐:"你们逼死人啦!" 当搬家公司搬空屋内物品,石红英在床底发现个铁皮盒,里面全是她历年的收租记录 —— 原来对方并非忘记,而是算准了她的心软。 当善意缺乏边界,贪婪便会乘虚而入,将人情往来异化为利益博弈。 魏德胜的贪婪并非孤例: 2017 年南京:男子免费让表弟住老屋十年,对方竟伪造遗嘱主张产权,最终因证据不足败诉; 2020 年成都:保姆照顾老人五年后,竟起诉要求分割房产,法院以 "无遗赠协议" 驳回。 近五年全国 "恩将仇报" 类房产纠纷年均增长 19%,其中 60% 发生在熟人之间,未签书面协议的案件败诉率高达 82%。 石红英重新换上生锈的门锁时,发现魏德胜留下的烟灰缸里,还剩半支自己父亲生前抽的旱烟。 十年光阴在砖墙上留下的霉斑,像极了人性善恶的交织。 这场耗时十年的拉锯战,最终在法院的强制执行中画上句号,却给所有人留下警示。善意需要锋芒,助人当守边界。 石红英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一面镜子,照见熟人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时的阵痛 —— 当我们用情感代替规则,用信任取代契约,便是在为贪婪埋下伏笔。 魏德胜在法庭上的嚣张,终被法律的威严碾碎,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感恩是人性的光辉,而贪婪终将在规则面前无处遁形。 正如民法典第 721 条所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租金。" 这起案件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套房产的归属,更在于提醒世人,再深厚的情谊,也需法律的框架来守护;再微小的善意,也容不得贪婪的侵蚀。 当我们在伸出援手时多一份规则意识,在接受帮助时多一份感恩之心,才能让善意在法治的土壤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为真实事件整理评述,无不良引导,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贵州省瓮安县人民法院
“现代版农夫与蛇!”2009年,一女子见同事无家可归,好心将自家房子腾出给他住,
子焓
2025-05-15 11:34:52
0
阅读:505
痴狂一生灬浪荡一世
幸亏象征性的收了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