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英国王室的一场宫廷舞会中,贵族们正在翩翩起舞,尊贵的女王却优雅提起裙摆

小史论过去 2025-05-15 19:47:50

16世纪,英国王室的一场宫廷舞会中,贵族们正在翩翩起舞,尊贵的女王却优雅提起裙摆,在两位侍女的帮助下当众灌肠,让人惊讶的是,在场的贵族们却见怪不怪。 伊丽莎白一世,英格兰历史上最耀眼的君主之一,1558年登基,统治了44年。她以聪明果断著称,把英国从宗教纷争和经济困境中拉出来,迎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但这位“童贞女王”并非无懈可击,她的身体状况一直是个大问题。年轻时,她就经常被头痛、胃病和消化不良折磨,后来年纪大了,牙齿还坏了不少,吃东西都费劲。这些毛病让她对健康格外上心,也为她接受一些当时流行的“养生法”埋下了伏笔。 历史学家从她的私人信件和医生记录里发现,伊丽莎白对自己的身体管理特别严格。她身边常备医师团队,用的药方五花八门,从草药茶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治疗法都有。她对灌肠的兴趣,很可能就跟这些健康焦虑脱不开干系。毕竟,在那个医疗水平有限的时代,能活到70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她做到了。 说到灌肠,这可不是伊丽莎白发明的“新潮玩意儿”。它的历史能追溯到好几千年前的古埃及。那时候,人们相信肠道是健康的关键,堵住了就得“通一通”。古埃及人用芦苇管和水清洗肠子,觉得这能治百病。后来,这习惯传到了希腊和罗马,医生们开始把它当正规疗法推广。到了中世纪,欧洲人继承了这套理论,认为身体里的“毒素”得定期排出去,不然就会生病。 16世纪的英国,灌肠已经不是啥稀罕事,尤其是贵族圈子里。当时的医学受“体液学说”影响很深,觉得人体的四种体液——血、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得保持平衡。肠道被看作是“排毒”的重要通道,所以灌肠成了上流社会常见的养生手段。工具也很讲究,用的是金属或象牙做的注射器,灌的液体可能是水、草药汤,甚至葡萄酒。听起来挺夸张,但对那时候的人来说,这就是“科学”。 伊丽莎白一世在舞会上公开灌肠,听着匪夷所思,但在当时还真不算太离谱。16世纪的英国宫廷,舞会不只是娱乐,也是展示权势和地位的舞台。女王作为国家的象征,她的每一个举动都被放大解读。她选择在这种场合进行灌肠,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她想强调自己对健康的重视。伊丽莎白知道自己的形象对统治有多重要,长寿和活力是她权威的一部分。公开灌肠就像在说:“看,我多懂得保养自己!”第二,这其实有点“潮流”的味道。当时欧洲贵族流行把健康实践变成社交活动,比如一起泡温泉或者试新药方。灌肠在英国宫廷里已经不算秘密,有些贵族甚至会带上自己的“灌肠套装”到处炫耀。伊丽莎白这么做,既是个人习惯,也是在引领风尚。 至于贵族们为什么不惊讶?很简单,他们见多了。历史记录显示,灌肠在宫廷里不算私密事,有时候甚至是公开表演的一部分。贵族们早就习惯了这种“养生秀”,可能还觉得挺时髦。毕竟,能跟女王一样用上高级灌肠工具,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效果呢?老实说,没啥科学依据能证明灌肠真能治病。当时的人相信它能“净化”身体,缓解便秘、头痛甚至情绪问题。可实际上,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这种做法最多就是个“安慰剂”,顶多清理一下肠道,治不了啥大毛病。伊丽莎白觉得自己靠这个活得更久,但她能长寿,恐怕还是得归功于她的谨慎生活和运气。 宫廷里的贵族对女王灌肠的态度,最多也就是“哦,又来了”。他们不仅不觉得奇怪,有些人还挺羡慕。毕竟,能用上精致的灌肠设备,还得有侍女帮忙,不是谁都负担得起的。历史学家发现,16世纪的贵族日记里偶尔会提到这类事,语气都很平淡。比如有个叫约翰·迪的家伙,他是女王的顾问之一,就曾在笔记里写过自己也试过灌肠,觉得“挺舒服”。 灌肠在欧洲贵族中流行了好一阵子。17世纪时,它甚至传到了法国宫廷,路易十四据说也是个“灌肠迷”,一生用了上千次。到18世纪,这玩意儿还被写进了医学书,成了正式的治疗手段。不过,随着科学进步,事情开始变味儿了。 到了19世纪,现代医学兴起,医生们开始怀疑灌肠的真实效果。显微镜和解剖学让人明白,肠道没那么多“毒素”需要清理,灌肠的所谓好处大多是心理作用。加上卫生条件改善,便秘这些问题也能通过饮食解决,灌肠慢慢就落伍了。到20世纪,它基本被淘汰,只剩一些偏门疗法还在用。 伊丽莎白一世1603年去世,享年69岁,在当时算得上高寿。她的死因可能是血液感染或者慢性疾病,跟灌肠没啥直接关系。她晚年身体衰弱,牙齿掉光,靠流食度日,但直到最后,她都没放弃对健康的追求。灌肠可能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肯定不是她长寿的“秘诀”。

0 阅读:2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