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嘉靖帝指着一枚有裂缝的玉扳指,问到:“怎样完美?”一名玉匠答:“我能在上刻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5-16 10:02:24

一天,嘉靖帝指着一枚有裂缝的玉扳指,问到:“怎样完美?”一名玉匠答:“我能在上刻100匹马。”不久,玉匠复命,可是,扳指上却没有百马。谁知,嘉靖帝看后,竟连连称赞:“妙!极妙!”

这块扳指,玉质绝佳,是上贡的极品。可能在搬运中的疏忽,上面竟有一道轻微的裂痕。

嘉靖帝大怒,命御用监火速派一名玉匠进宫,期望能挽救这块残玉。

没想到,这名玉匠看了一眼扳指,沉思片刻,回禀到:“陛下,我能在此玉上雕刻100匹马。”

要知道,一枚扳指,面积最多也超不过3.5平方厘米,在这么微小的空间雕刻100匹马,简直是天方夜谭。

谁知,仅过了20多天,便完工了。嘉靖帝亲自跑到御用监,拿起扳指,左看右看,却只看到了3匹马。

他沉下脸,厉声问到:“百马何来?”

只见玉匠不慌不忙地说:“陛下请看,这三匹马的位置和周边景物。”

嘉靖仔细一看,小小玉扳指上,远处,是一座层峦叠嶂的山峰,近处为一个大开的城门。

玉上能看到的马,只有三匹。一匹昂首嘶鸣,马头伸出,马尾还在城内;一匹奋力扬蹄,飞奔出城门;还有一匹四蹄翻飞,头部隐约已掩映在山峰中......

如此布局,以小见大,让观赏者顿觉尘土飞扬,百马蹄急的壮观场景。

嘉靖细品后,接连称赞:“妙!极妙!何止百骏,似有千骏万骏啊。先生技艺真是一绝!”

要知道,在明朝,匠人身份低微,即便是一流工匠,最多也称为师傅。能被皇帝称为“先生”,实属罕见。

这名琢玉名师,名叫陆子冈,来自苏州,因为超一流的技艺,被誉为“吴中绝技”。

他的玉雕技艺,富有文韵,意所到即能成器,皆尽其妙。

陆子冈尤最擅长的,是在玉面上勾出人物、景物的轮廓,将轮廓以外部分剔凹铲平,再在凸起部分进行细部线雕或琢磨。使玉器的人、物、景浑然一体,具有丰富的故事性。

一次,朝中首辅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以百金招募天下治玉高手,为他的一块瑕玉进行加工。

严世藩的这块玉,上下有两块红斑,他要求将红斑与玉融为一体,形成浑然天成的玉石观赏品。

这项要求,难度极大。加之,严世藩仗着老爹的权势,一贯嚣张跋扈,万一不如意,分文未得是小,失去身家性命也是极有可能。

所以,他的告示贴出去许久,无人问津。

后来,陆子冈听说了这件事,决定进京一试。

谁知,待玉真正拿到手中,陆子冈也觉得是一块“烫手山芋。”

严世藩的要求,是必须将红斑连接成一体。也就是说,不能独立雕刻,两块红斑必须得有关联。

正在陆子冈苦苦琢磨时,一名街头杂耍艺人给了他灵感。

只见这名艺人,辫子上扎红头绳,系着红腰带,穿着红鞋子,左脚独立,右脚朝天。

陆子冈看到这一幕,匆匆跑回家,将景物画在纸上,又根据景物雕出了作品,取名“朝天蹬”。

他巧妙地将两块红斑做成卖艺时双脚的姿态,将一名街头杂耍艺人雕刻的栩栩如生。

果不其然,严世藩看到陆子冈的绝妙匠心,无话可说,乖乖给了100两黄金。

至此,陆子冈名声大噪,成为玉器雕刻界绝对的巅峰人物。

《天工开物》中说:“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当年,郑和下西洋,带回大量宝石。因为西洋宝石大多在苏州太仓一带登陆,所以,苏州有得天独厚的货源优势,也成就了苏州珠宝的振兴。明中晚期,苏州地区汇集了不少能工巧匠。

陆子冈出身太仓,自幼饱读诗书,精通琴棋书画。原本,陆家书香门第,他应是考取功名的仕途之路。

哪料,少年时的子冈,却爱上一名琴师的的女儿。就在两情相悦时,心上人却入选宫中做了乐女。

女孩无奈写下“今生守如玉,待君来世琢”,挥泪而去。

陆子冈看到留言,伤心欲绝,无法从情感中走出。索性放弃学业,去了苏州一间玉器坊,学起了玉工。

没想到,他的天赋极佳,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治玉高手。

据说,他的绝活出于独创之精工刻刀“锟铻”。但这“锟铻刀”,他从来秘不示人,操刀之技也秘不传人。因此,“子冈玉”的雕刻技艺至今仍属绝技,难以仿效。

《苏州府志》赞:"陆子冈,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发。”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带着自身的使命。

若不是一次情伤,陆子冈可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举子;若不是身处商贸交流最发达的地域,也许没有这么多的灵感和机缘。

但无论怎样的境遇,终究是,他牢牢抓住了最大的内因,将自己的灵性和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为后人留下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0 阅读:336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