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艾跃进在病床上与自己妻子一起过的最后一个生日,镜头中的他此时虽然露出

修竹崽史册 2025-05-16 11:32:32

2016年,艾跃进在病床上与自己妻子一起过的最后一个生日,镜头中的他此时虽然露出笑容,但是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的虚弱,脸色蜡黄。 艾跃进,南开大学的一位教授,留下了一个让人敬佩的故事,他把军事教育带进校园,点燃了无数学生的爱国心,哪怕病痛缠身,他还是站在讲台上,如今,他的思想还在课堂、网络里传播,影响着更多人!   艾跃进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天津,家里有个抗战老兵父亲,父亲口袋里总揣着一枚八路军徽章,还有份1942年的《晋绥日报》,报纸边上写着“忘战必危”。   小时候,父亲常在灯下讲平型关战役,子弹飞过的声音好像就在耳边,少年时,艾跃进翻到这些东西,家国责任就在他心里扎了根。   1975年,他当知青,在河北易县狼牙山干活,晚上,他总爬到五壮士跳崖的山顶,暗暗发誓:国家有难,绝不退缩。   大学时,他考进南开大学,受周恩来总理影响,参加过送别总理的活动,那一刻的悲痛和自豪,让他更想为国出力。   1984年,艾跃进跑到南开大学教务处,递上一份开军事理论课的报告,有人觉得学生连军训都嫌累,根本没人听课,但他用历史和战术分析说服了学校。   刚开始,教室里只有几个人,他没灰心,自己掏钱买教具,从舰船模型到战役沙盘,家里都成了教学仓库。   他的课从不无聊:讲《孙子兵法》时请武术师傅秀战术,讲海湾战争时放战地视频,慢慢地,学生被他的热情吸引,教室坐满了人。   他还带学生去军营参观,搞军事训练,让年轻人亲身感受责任,他的努力让南开大学成了全国唯一有军事硕士点的非军事类学校,培养出一批批有爱国心的青年。   2005年的一堂公开课上,艾跃进说要“碾碎军国主义幽灵”,这话被媒体一简化,闹出大争议,有人说他太激进,但他没退让,在办公室挂上张自忠将军的遗书拓本,解释说“消灭”是想在科技、经济、国防上全面超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他带团队花三年整理出一份《中日国力对比动态模型》,用数据证明这不是空话,这份报告成了国防研究的重要资料。   2014年,艾跃进上课时突然肚子疼得厉害,查出胃癌晚期,胃切掉了四分之三,医生让他歇着,他却非要回讲台,化疗时,他硬是把治疗挤到周末。   平时照常上课,癌痛上来,他就大声讲上甘岭战役的坚守,像在跟病魔较劲。   2016年,他在课堂上昏倒,手里的激光笔在幕布上留下一道晃动的光,那是他最后一次上课,病床上,他把珍藏的八路军徽章给了学生,叮嘱他们把国防教育传下去,4月21日,他因病去世。   艾跃进的思想没因他走而停下,2024年清明节,南开大学办了场纪念讲座,校友和学者聊他的国防教育理念在数字时代怎么用,学生在网上分享他的话,比如“尊严只在剑锋之上”,让很多年轻人看了都挺受触动。   他的《中日国力对比动态模型》还在被研究,2024年有人更新数据,分析中国在科技、国防上的进步,2025年,有博主重解他的言论,讲他理性的那面,网上反响不小,这些讨论让艾跃进的理念在网络时代有了新活力。   他的妻子付洪接着他的事业,把军事理论课改成新的国防教育体系,用上了北斗导航这些新技术。   2019年,军事硕士点招了第一个外国学生,2024年招生更多,还加了“国防科技创新”课。   2025年,学校打算推线上国防教育课程,有些内容就来自艾跃进的教学笔记,天津水上公园有他的纪念雕像,学生每年去那放上最新期刊。   雕像底座刻着他的话:课堂是长城的一块砖,教师是点燃信念的火台,他的精神,就像他常说的,真正的国防线,一直在每个人的心里。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艾跃进教授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虎哥

虎哥

2
2025-05-16 14:41

艾跃进教授,我看过他许多演讲,说的非常好,用通俗易懂的道理,解释了难解的问题,说话一针见血,很有正义感道德感,可惜离开我们太早了。中国需要更多象艾跃进这样的好人好教援!愿艾教授安息,人们会记住你的!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