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

墟史往事 2025-05-17 16:36:22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士却没有听到:“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呀?”

八路军三排接到任务,要在青石峪公路设伏拦截日军运输队,排长王大虎带着二十来号人,天没亮就猫进路边的沟坎坎里。

新兵赵友金分到支三八大盖,枪托上还带着前头战士刻的"杀倭"二字,手摸着枪管直冒汗珠子。

队伍里数赵友金年纪最小,参军刚满三个月,前几次打仗都是跟着老战士后头跑,顶多帮着搬个弹药箱。

这回好不容易摸上真家伙,眼珠子瞪得跟牛铃铛似的,趴在土坡后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排长看他脖子伸得发僵,拿草棍戳他后腰:"小赵,鬼子又不是二郎神,用不着拿眼珠子盯穿地皮。"

太阳刚冒红边边,公路上传来皮鞋踩石子的动静,打头三个尖兵晃着刺刀过去,后头跟着歪把子机枪,再往后看,乌泱泱全是黄皮子,少说五六十号人。

排长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比侦察班说的多出两倍不止,运输队后头还跟着两辆铁皮车,车顶上架着机关枪,明晃晃的太阳旗扎得人眼疼。

王大虎是打平型关下来的老兵,手指头在土坷垃上划拉两下就盘算明白:硬拼就是拿鸡蛋撞碾盘。

于是,他冲后头比划个"撤"的手势,二十几个战士猫着腰,顺着玉米地往北沟退,偏巧赵友金盯着瞄准镜入了神,耳朵里嗡嗡响,愣是没瞅见战友们的动静。

"排长,鬼子来了,打不打啊?"赵友金一嗓子喊出来,玉米叶子都跟着抖三抖。

回头一瞧身后空荡荡,冷汗顺着脊梁沟往下淌,这时候鬼子大队离他不到百米,皮鞋声听得非常清楚,在那一刻,他后脖颈子发凉,手指头却把枪栓攥得死紧。

这小子脑瓜子转得飞快,枪口跟着鬼子队伍中间那个挎指挥刀的挪,准星卡住那人的黄呢子大衣,食指头一勾扳机,"砰"地声脆响,鬼子军官当场栽进路沟里。

眼前发生的一幕,让整个鬼子队瞬间慌了,有的人找不着掩体,撅着屁股往车轮子后头钻。

赵友金猫腰窜到西边土包,照着铁皮车油箱补了第二枪,汽油"呼啦"窜起火苗子,弹药车炸得铁片子满天飞,浓烟裹着火球往天上冲,活像正月十五放的火流星。

鬼子让这两枪打懵了头,东一枪西一枪听着像有埋伏,轻重机枪对着庄稼地胡乱扫。

趁着乱,赵友金贴着地皮往北沟爬,玉米叶子划得脸生疼也顾不得,耳朵里全是子弹"嗖嗖"飞过的声儿。

跑出二里地撞见三个掉队的鬼子兵,有个瘸腿的正扶着树喘粗气,赵友金抄起块青石头,照着瘸子后脑勺就是一家伙,剩下俩吓得扭头就跑,倒让他捡了支王八盒子。

等赵友金摸回驻地,太阳都偏西了,排长正蹲在磨盘上抽旱烟,瞅见他浑身土坷垃走进来,烟袋锅子差点掉地上。

后来听团部文书说,那天赵友金歪打正着打死的,是鬼子驻章丘的副联队长,运输车上装着五十箱子弹药,全让他那两枪给点了炮仗。

这事在鲁中军区传开后,老百姓给编了段顺口溜:"赵家小子胆子肥,两枪崩翻运输队,玉米地里耍把式,气得鬼子直跺腿。"

军区《抗战报》还专门派记者来采访,赵友金摸着新发的牛皮子弹带直挠头:"当时就想着不能给爹娘丢人,哪知道碰巧打中个当官的。"

后来赵友金跟着部队从山东打到东北,1949年渡江战役时已经是机枪连连长,转业后回老家当公社书记,逢年过节给民兵训练班讲课,总要拿这事当例子:"打仗这事儿,三分靠本事,七分靠胆气。当年我要尿了裤子,这会儿早成玉米地里的肥料了。"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老牛

老牛

1
2025-05-17 18:17

牛叉,致敬老一辈革命战士!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