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刘长春揣着张学良给的8000大洋,坐了22天的船,上岸第二天就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这时,他才发现,别的运动员齐刷刷穿跑鞋,只有自己穿布鞋。 1932年夏天,有个大连小伙揣着张学良资助的八千块银元,在太平洋上漂了二十二天,刚下船就直奔洛杉矶奥运会赛场。 这个叫刘长春的年轻人发现,周围运动员都穿着带铁钉的跑鞋,只有自己脚上套着家织布鞋。 这事得从东北黑土地上的奔跑少年说起。 刘长春打小就显露出惊人的跑步天赋,十三岁还在上小学那会儿,他光着脚丫子能把百米跑进十一秒八,四百米跑进五十九秒。 十八岁那年大连办运动会,这小伙子直接跑出十一秒整的百米成绩,把在场看热闹的东北大学体育部长孙庆博惊得直拍大腿。 孙部长当场拍板,要带这个玻璃厂小工去沈阳念书,还给安排奖学金和工作机会。 进了东北大学,刘长春算是掉进福窝了。 少帅张学良亲自掏腰包,每月花八百现大洋请来芬兰奥运冠军当教练。 这价码搁现在都能在北京二环买套房,当年更是了不得的巨款。 刘长春也争气,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训练,硬是把百米成绩提到了十秒零七。 那时候全国运动会在杭州办比赛,他一个人包圆了百、二、四百米三个冠军,杭州人还专门修了条长春路纪念这事儿。 好日子没过多久,九一八事变把沈阳城炸了个底朝天。 东北大学搬去北平那会儿,日本人盯上了这块跑步的好料子。 伪满洲国的报纸整天吹牛,说刘长春要代表他们参加奥运会。 其实人家早躲着日本人搬了好几次家,还在报纸上登声明:"我刘长春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绝不给伪满跑腿。" 转过年开春,国际奥委会真给中国发了邀请函。 南京政府那帮官老爷们却说准备不足,不想派人去。 刘长春急得直跺脚,连夜从沦陷区偷跑到南京请愿。 最后还是张学良够意思,自掏腰包拿出八千银元当路费——按当时物价,这笔钱够买四十万斤大米。 七月八号那天,刘长春揣着全国四万万同胞的希望上了船。 那时候坐船去美国可不像现在舒服,二十多天漂在海上,吃的喝的都紧巴巴。 等七月三十号靠岸洛杉矶,离比赛只剩四十来个钟头。 更要命的是,人家外国选手都穿着带铁钉的牛皮跑鞋,刘长春脚上那双布鞋还是离家前新纳的。 百米预赛那天,刘长春站在第六跑道。发令枪一响,他像离弦的箭似的冲出去,前七十米还咬得住。 可海上漂了二十多天的腿脚哪经得起这么折腾,最后二十米眼瞅着被甩开。 十秒零八的成绩,搁现在能进全运会决赛,可那年头世界纪录是十秒三,您说这差距有多大? 二百米比赛更惨,小组赛直接垫底。 后来有专家算过,要是能提前十天到美国倒时差做训练,刘长春的成绩起码能提半秒。 可历史没有如果,这个中国奥运第一人就这么穿着布鞋,在全世界注视下跑完了属于中国人的奥运首秀。 这事当年《大公报》写得很实在:"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这话说得在理,刘长春这趟虽然没拿奖牌,可让五环旗上第一次飘起了中国国旗。 后来国际奥委会档案里清清楚楚记着,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1人参赛,无奖牌。 要说这事的影响,看看现在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入场时的阵仗就明白了。 当年刘长春一个人举着旗走过跑道,现在咱们的运动员能坐满半个体育场。 从布鞋到高科技跑鞋,从单枪匹马到金牌大户,这中间的坎儿,都是像刘长春这样的前辈用脚底板量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国际奥委会历史档案《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参赛记录》 2. 辽宁省档案馆藏《东北大学体育部训练日志(1929-1931)》 3. 《张学良年谱》中关于资助奥运代表团的相关记载 4. 1932年7月31日《大公报》奥运专题报道 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民政府行政院关于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决议文件》
1932年,刘长春揣着张学良给的8000大洋,坐了22天的船,上岸第二天就参加洛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5-21 13:39:2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