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纪实#演员朱媛媛不幸去世的消息,令我十分震惊、悲痛,更多有对人生的哀意。
我对朱媛媛的认知始于话剧《红尘》首演,大概是2005年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吧。那时我还是典型的文艺中年,也正从事耀眼的工作,看话剧是我主要的业余生活。我看话剧的重要标志就是其思想的深刻性,而《红尘》我以为是当代话剧思想性的巅峰之作,我甚至也认为这部作品超越了作家霍达的其他作品,具有美国作家霍桑代表作《红尘》一样的思想高度和深度。
话剧《红尘》讲述了一个弱女子曾不幸沦落风尘,解放后重获新生,然而在诉苦会上她痛说自己身世后,却成为人人所不齿的另类,在“四清”和“文革”中受尽凌辱与践踏,最终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朱媛媛将这个小人物悲催而短促的一生,演绎得颇为生动而深刻,不仅仅让我透视了那个以瞒和骗扼杀真善美的历史氛围,那也是我朦朦胧胧的记忆呀;而且更让我思考眼下如何结合我当时的工作传达出真正的真善美,虽然依然难。带着观剧后这样强烈的灵魂震撼,也有对艺术人生刻骨的感悟,我想办法接近后台,希望见到朱媛媛,与她合张影、要个签名啥的,我也追星呀,可惜都没成!
这出戏的导演叫曹其敬,不知道现在干嘛呢,而参演这出戏的韩童生、柏寒、刘佩琦、陈强等有的已逝,有的老矣,还有这个剧院的陈颙、张奇虹、王晓鹰、查明哲等等,也是走得走、老得老,而刚刚51岁的朱媛媛也离我们而去!其实就算她还在,她主演、参演的其他话剧和影视作品,其思想高度与深度远非《红尘》相比。是呀,在信息和娱乐成为主流,思想成了奢侈,多少人肯花重金演绎思想,又有多少人肯花重金欣赏,甚而购买思想呢?!
这几日也正郁闷,还想着劝一位我熟悉的马上要进入中年的朋友,以事业为重、把事业推向高潮呢,哈,算了,如果思想与智慧很难,何不傻傻地、乐乐地、短视频般地速生速灭呢,反正生命很短、环境很差、新冠又来了……
还是感动于朱的丈夫辛柏青讣告中告诉我们的:在与癌症抗争的近五年时间里她并没有悲观消沉,依然坚定、自信地面对困难。并把对生活的热爱,用欢笑和温暖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走的时候平静且从容。她用这种方式,提醒家人不要虚度每一天、每一秒!相信,她去到了她想去的地方……
朱媛媛,还是想跟你合个影、要个你的签名,只因为你主演了《红尘》,演了那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德子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