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莫秀英因不能生育被丈夫驱逐,为谋生不得不在花楼卖唱为生,没想到一个国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22 11:24:13

1917年,莫秀英因不能生育被丈夫驱逐,为谋生不得不在花楼卖唱为生,没想到一个国民党军官却坚持要娶她为妻,谁知婚后不久她就怀孕了...... 二十世纪初的广东乡下,莫秀英正蹲在河埠头洗菜。这个十六岁的姑娘还不知道,自己肚皮上那粒朱砂痣会改写命运。 两年前她被爹娘许配给邻村米铺家的儿子,谁料成亲三年没怀上孩子。婆婆骂她是不会下蛋的母鸡,丈夫用扁担把她赶出家门,陪嫁的樟木箱子从门槛里扔出来,哐当一声砸在泥地上。 广州城西关的花艇亮起红灯笼时,莫秀英正在后舱对着铜镜描眉。她如今在花名叫"海棠红",是珠江上出了名的琵琶女。 别的姑娘都穿薄纱裙,偏她总爱在月白衫子外头罩件青布褂。管事气得直拍桌子:"装什么贞洁烈女!"可说来也怪,那些穿金戴银的阔佬就爱听她唱《客途秋恨》,有回省财政厅的科长硬是往她怀里塞了十根金条。 这年重阳节,粤军第三师参谋长陈济棠带着部下在花艇吃酒。水晶吊灯晃得人眼花,他正端着酒杯出神,台上女子撩起水袖擦汗,肚脐眼上方露出来一点红印子。 陈济棠突然想起老家算命的说过,带朱砂痣的女人能旺夫。他盯着那粒红痣看直了眼,连酒洒在军裤上都没察觉。 醉醺醺的盐商往台上扑时,莫秀英的琵琶弦"啪"地断了。那肥头大耳的男人扯着她往包厢拖,镶金牙的嘴里喷着酒气:"装什么清高!"看热闹的客人哄笑起来,有人往台上扔花生壳。 陈济棠的卫兵刚要拔枪,就见自家长官一个箭步冲上去,马靴直接踹在盐商腰眼上。 第二天陈济棠派人往管事的房里送了五百大洋。莫秀英抱着包袱走出花艇时,珠江上飘着细雨,卫兵撑开黑布伞,她看见码头上停着辆福特汽车——这在1923年的广州城,比现在的劳斯莱斯还稀罕。 汽车开进东山口的小洋楼,厨娘端来莲子糖水,莫秀英捧着青花碗的手直发抖。 说来也奇,这年被纳为四姨太的莫秀英,过门三个月就怀上了。 陈济棠特意请六榕寺的和尚来念经,老和尚摸着胡子说:"此女面若银盆,主掌财库。"后来陈济棠从师长一路升到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掌管广东军政大权,老百姓背地里都喊他"南天王"。 莫秀英倒没忘本。每年腊月二十三,她总催着丈夫开仓放粮。珠江边的贫民窟搭起二十口大铁锅,穿灰布衫的伙夫拿着铁锨炒赈灾米,米香能飘过半个广州城。 有回陈济棠要去南京开会,莫秀英连夜收拾行李,往皮箱里塞了三十根金条:"路上见着讨饭的娃娃,记得给买馍钱。" 1932年修中山纪念堂那会儿,包工头偷偷给莫秀英送来两箱金砖。她转手就把金子捐给岭南大学盖图书馆,还亲自盯着工匠在墙根刻功德碑。 工人们都说奇怪,这姨太太比正房太太还爱管事,连马路边的榕树都要管——现在广州老城区那些两人合抱的大榕树,多半是她当年让栽的。 最神的是生孩子这事。莫秀英跟了陈济棠十六年,生了七男四女,坐月子都能坐出经验来。有回她跟丫鬟说笑:"当年在乡下被骂不会生养,如今倒像是开了闸的水龙头。" 这话传到外头,算命先生趁机涨价,说看相要找"朱砂痣"成了广州城里的新讲究。 抗战爆发那年,陈济棠带着家眷逃到香港。 莫秀英把金银细软分装成四十个樟木箱,上船前突然叫住管家:"把第三箱和第七箱搬下来。"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两箱金条换成大米送去了难民营。 逃难的船在海上漂了三天三夜,莫秀英抱着最小的女儿哼童谣,甲板下的柴油味混着咸腥海风,她肚皮上的朱砂痣在月光下泛着暗红。 1947年春天,莫秀英躺在香港圣玛丽医院的病床上。陈济棠握着她的手掉眼泪,这个指挥过千军万马的男人,此刻像个弄丢玩具的孩子。 窗外木棉花扑簌簌往下掉,莫秀英望着天花板上的电风扇,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珠江上的花艇——要是那晚没遇见他,现在该在哪个码头唱曲呢? 护士进来换药时,发现床头柜上放着本《金刚经》,书页里夹着张泛黄的当票。那是1936年陈济棠反蒋失败逃亡香港时,莫秀英当掉翡翠镯子换船票的凭证。翡翠镯子后来没赎回来,倒是这张当票被她藏了一辈子。 莫秀英下葬那天,香港下了场暴雨。 送葬的队伍里有穿长衫的商人,也有打赤脚的渔民。有个拄拐杖的老头在坟前磕了三个头,他是当年吃过赈灾粥的乞丐,如今在旺角开了间凉茶铺。 烧纸钱的青烟被雨水打湿,贴着地皮打转,陈济棠忽然想起妻子常说的一句话:"人活一世,总要留点东西在地上。" 信息来源:《有书共读》——《有书》官方账号 肖自力、陈芳.陈济棠.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凌立坤,凌匡东.陈济棠传.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