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喝不喝青岛啤酒?这么说吧,本地青岛人,从小到大下馆子,几乎就没喝过别的啤酒,只要一进饭馆,点完菜,下一句就是来一箱二厂,要冰的,这几乎就是一种标配。 1903年,当英国和德国的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时,他们恐怕想不到,这种金黄色的液体会如此深刻地改变一座城市的性格。那时候的青岛人第一次品尝到这种略带苦涩的醇香,舌尖上的陌生感很快就被征服了。更有意思的是,面对这个叫"beer"的洋玩意儿,青岛人没有直接音译,而是创造性地发明了"啤酒"这个词。这个"啤"字,从此在汉语词汇中安了家,从青岛传遍全国,成了所有中国人都认识的字。 时间快进到改革开放初期,青岛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扎啤。那时候,下班后的青岛人最惬意的事,就是到街边的扎啤点,用塑料袋打上几斤新鲜啤酒。这种用塑料袋装啤酒的做法,在外地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青岛人眼里,这才是喝啤酒的正确打开方式。塑料袋里的啤酒没有瓶装的那种厚重感,喝起来更加爽快,泡沫也保持得更好。 为什么青岛人偏爱说"二厂"而不说"青岛啤酒"?这得从青岛啤酒的生产布局说起。青岛啤酒一共有五个厂,每个厂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特色。一厂位于市北区登州路,是最老的那家,沿用传统工艺,麦芽香味浓郁,酒体醇厚。二厂生产的是青岛纯生和原浆,口感清爽,最受年轻人喜欢。三厂、四厂、五厂各有各的特色产品。 青岛人对这些差别门儿清。他们会看瓶身上的喷码,上面一行是生产日期,下面一行黑色数字开头的01、02、03、04、05,分别代表是哪个厂生产的。这种"专业知识"在青岛人当中几乎是常识,就像老茶客能分辨铁观音的产地一样。 所以当青岛人说"来一箱二厂"的时候,他们要的不仅仅是啤酒,而是那种特定的口感和记忆。二厂的纯生啤酒,酒体清澈,泡沫丰富,入口清爽,正好配得上青岛人直爽的性格。这句话背后,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青岛人的生活记忆,从父辈传到子辈,就像一种无声的文化传承。 在青岛人的生活里,啤酒从来不只是一种饮品,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当他们说出"来一箱二厂"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在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着对这座城市、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坚持。 青岛人有个本事,拿起一瓶青岛啤酒,不用看牌子,光是尝一口就能说出是哪个厂生产的。这种"专业技能"在外地人眼里简直像魔术,但在青岛本地人看来,这和分辨胶州大白菜跟普通白菜的区别一样自然。 要说这五个厂的故事,得从青岛啤酒一厂说起。这家位于市北区登州路的老厂,是青岛啤酒的"祖宗",从1903年就开始酿酒,到现在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一厂一直坚持用老工艺,不像后来的二三四厂引进德国、法国的现代化生产线。正因为这份坚持,一厂生产的啤酒麦芽香味特别浓郁,酒体醇厚,喝起来有种老青岛的味道。一厂的代表产品包括奥古特、小棕瓶,还有专门出口的小红帽,这些都是青岛啤酒里的"贵族"。 二厂的名气最大,主要因为它生产青岛纯生和原浆啤酒。纯生啤酒是二厂的拳头产品,采用无菌灌装和低温膜过滤冷灭菌技术,既保持了啤酒的新鲜口感,又延长了保存期。不过二厂有个特点,就是酒体中高级醇含量偏高,青岛人常说"二厂容易上头",指的就是这个。即便如此,二厂的啤酒依然是青岛人的心头好,因为那种清爽的口感正对青岛人的胃口。 三厂比较小众,生产黑啤酒、红雪龙、国力等产品,连青岛本地人都很少能喝到。黑啤酒颜色深沉,口感厚重,更像是啤酒里的"威士忌",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四厂相对简单,主要生产普通的青岛啤酒和一些散啤,算是五个厂里最朴实的一个。 五厂有个特殊身份,它一直生产的是崂山啤酒,品质一直不错。崂山啤酒用的是崂山矿泉水,这种水质甘甜清冽,酿出来的啤酒自然有股山泉的清香。五厂的代表产品有皮尔森、全麦白啤,口感偏苦,更适合那些喜欢浓郁啤酒花味道的人。 青岛人怎么分辨这些厂的产品?秘密就在瓶身的喷码上。每瓶青岛啤酒的瓶身都有两行喷码,上面一行是生产日期,下面一行黑色数字的开头两位数字就是厂家代码:01代表一厂,02代表二厂,以此类推到05代表五厂。这个小知识在青岛人当中几乎是常识,就像老司机看车牌能判断车辆年份一样熟练。 如果要给这五个厂排个名次,青岛人心里都有杆秤:一厂、五厂、二厂、三厂、四厂。这个排名不是按销量,而是按品质和口感。一厂凭借百年传承的老工艺稳坐第一,五厂因为崂山水的加成位居第二,二厂虽然销量最大但只能排第三。 1991年,青岛国际啤酒节在汇泉广场首次举办,那时候参展的主要就是这几个厂的产品。到了2005年,啤酒节荣登中国十大节庆排行榜榜首,青岛啤酒的名声也跟着水涨船高。2021年的数据显示,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368亿元,这背后离不开五个厂各具特色的产品支撑。
其实济南和青岛之间的联系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密切,五条高速三条铁路。可以说没有济南就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