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 刀郎的歌,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甚至唱到了国外。深受世人喜爱,点赞量高达7.5亿。 但他却遭到“主流”排挤打压,高居殿堂之人说他的歌不具备审美艺术,只适合农民在卡拉0K歌厅唱。 这一幕,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也曾发生过。 北宋词人柳永,他的词突破了上流权贵们画定的花间词的圈子,融入了大量当时的口语,加之情真意切,得到了大众的欢迎。出现了:“杨柳岸,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盛况。 但那些当权者,高居庙堂之上的士大夫们,痛贬柳词“卑俗纸下”,“淫靡之词”。 柳永就像今天的刀郎一样遭权贵打压排挤。 不过当时还是有正直之士力挺柳词的,如豪放词派大家苏轼说柳词的意境有唐代诗人大家之风范,甚至还问身边的人,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怎样? 柳词内容来源于生活,大都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有感而发,极富艺术感染力,引起当时世人的情感共鸣。不光是北宋的百姓喜欢唱,连西夏国的百姓人人都会唱柳词。 千百年后,我们还在诵读柳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当年那些埋汰,贬低柳词的顶流权贵,还有谁记得他们呢? 如今贬低排挤刀郎的“主流权贵”,在自己的所谓上流社会圈子里,自我封“歌王”,还自鸣得意,远离群众,到头来,落得剩几只寒鸦在富丽堂皇空空荡荡的殿堂中呱呱鸣叫。 而刀郎的《西海情歌》《手心里的温柔》……历久不衰,千百年后还在传唱。 历史会证明一切,真正的艺术是永恒的。 (以下图片来自站内载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 刀郎的歌,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甚至唱到了国外。深受世人喜爱
一抹烟尘说
2024-09-29 20:28:31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