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防和曹操谁笑到最后? 司马防的家族虽比不上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那般煊赫,也比不弘农杨氏名播四方,却也是一个实力不可小觑的世家大族。 司马防的祖先司马卯随项羽征战有功,被封为殷王,封地在河内。后为大汉的河内郡。 司马防的爷爷司马量是东汉的豫章郡守,父亲司马儁是东汉的颖川郡守。都是两千石以上握有实权的高官。 司马防步入仕途,刚开始在地方担任官职,后升任洛阳令、京兆尹加尚书右丞。 京兆尹加尚书右丞是个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委书记加政治局委员。 既有治理京畿之权,又有参与国家政务的权力。妥妥大腕级政治人物。 而曹操呢,出身不咋地。他本姓夏侯,因其父曹嵩被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收为养子而改姓曹。 依附宦官势力上位,当时的官场是看不起的。 曹操20岁举孝廉进入官场,任郎官(备选干部)。 京兆尹司马防官理京畿重地。当时洛阳北部地区是权贵聚居区,需要一个狠角色负责治安。 司马防通过考察,认为郎官曹操可以胜任,就举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相当于现在京市朝阳区公安分局局长)。 一个是首都市委书记、政治局委员,一个只是京城一个区公安分局局长,官阶不知相差多少个等级,起步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司马防家族在河内郡修建几处坞堡,拥有几千私人护卫兵丁,为河内郡乃第一望族,放眼整个东汉,司马家族势力也排在前五名。家族实力远在曹操家族之上。 然而二十年后,曹操成了魏王,成为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而司马防只是一个只有虚名无实权的车骑将军。 曹操当着众大臣的面奚落司马防说:当初你推荐我做洛阳北部尉时说我只适合当一个北部尉,如今呢? 曹操面有得色。 司马防说,你当时的才能只能当北部尉呀。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 曹操心中明白,如果没有当初司马防的举荐,尽管自己满身才华,一时也无施展之地。司马防对他是有恩的。 于是他投桃报李,举荐了司马防的儿子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入朝为官。也算还了司马防当初举荐之恩。 我想说的是曹操的起点和家族实力远不及司马防,同处一个时代,为何曹操能做出彪炳千古的伟业,而司马防名声不显,功名不立? 董卓专权,弄得天怒人怨。对汉室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对天下志士来说却是一个成就伟业的契机。 曹操辞去典军校尉(中央警卫部队团长)之职,回到老家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他散尽家资,聚集了七八千义兵,矫诏讨董卓。然后联络天下各路诸侯,举兵向洛阳进发,誓要诛杀董卓。各路诸侯观望不进时,曹操独率自己手下全力追杀董卓。尽管战败了,曹操却声名大噪。自此以后,曹操征战四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成为东汉丞相,封魏王,权倾天下。 反观司马防,他惧怕董卓,选择了辞官归隐。他回到河内温县老家,闭门谢客,把心思全用在辅导儿子们的学业上。他自己不思进取,不愿创业,把家族的兴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这不怪他,因为他儿子多,有八个儿子。 曹操志在天下,司马防志在家族。两人格局高下立判。结果,曹操成就了伟业,司马防却一生平庸。 当然司马防的心血没有白费。他的八个儿子在他调教下,都非常出息。特别是老二司马懿,到七十岁时抢了曹魏大权。最终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一统天下。 如果司马防泉下有知,他一定笑得比曹操更开心。 嘿嘿,老夫的手段比你曹阿瞒高明多了,你小子辛苦打下的江山最后还不是归我司马家。
司马防和曹操谁笑到最后? 司马防的家族虽比不上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那般煊赫,也比不
一抹烟尘说
2025-04-02 18:41: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