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有三重境界,这句话出自《大学》,很多国人整不明白是什么意

一抹烟尘说 2024-10-30 22:07:53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有三重境界,这句话出自《大学》,很多国人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外国人就更加整不明白了。 第一重境界:富贵之家,不要与普通百姓争利。 春秋时期,我国还没有冰箱,有钱人家用冰窖保藏宰杀后的牛羊,用于祭祀。“伐冰之家”代指世袭的卿大夫家族。他们世代手握国家权柄,拥有巨额财富。这样的世家贵族,怎么可能去养牛养羊呢? 依靠养牛养羊,赖以生存,是底层小老百姓的主业,富贵家庭就没有必要与小百姓抢食了。 你可以用“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鞭挞那些高收入的影星歌星群体,还要直播带货,与底层百姓争利。也可以用“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来谴责那些互联网财团巨头,老是掂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与小商小贩争食。 这,都没有问题。 第二重境界:义重于利。 《大学》不只说“伐冰之家,不畜牛羊”。还说:畜马乘,不察鸡豚。百乘之家,不畜棸敛之臣。 意思是,乘着四匹马车的士大夫,不会在意鸡呀猪呀这些小利。拥有百辆战车的公侯君主,不会去养那些为自己敛财的臣子。 很明显,《大学》这里的意思是告诫整个官僚群体,治理国家要着眼于大义,不要只顾物质利益,而忽视了道德层面的建设,这样对国家是有害无利的。 最后归结为“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可谓画龙点睛,治理国家要讲“仁义”,要讲“道德”,义大于利,不能因利而毁义。 这是《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的本义。 第三重境界: 世界不能一切都向钱看,世界上还存在着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如道德,仁义,良心,责任。 春秋时期,是我国智慧大爆发时代,是思想大碰撞,焕发出真知灼见的时代。我们的先贤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人际和谐,让社会在文明的环境下有序运行,以达到巅峰。 《大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成为儒家的经典。 我们的先贤洞悉了世间的运行规律,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永存于世,必须得讲道义和责任,道义永远高于利益。 物质固然重要,科技也重要,但如果失去了道义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来引领,社会就会混乱,文明就会断裂。 不管是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儒家的五经四书,无不强调和提倡道义,强调道义重于利益。 这就是我们国家文明的核心文化。 什么叫大学,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0 阅读:0
一抹烟尘说

一抹烟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