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本书狠狠地刷新了认知

迈凌聊文学 2025-02-18 12:48:40
我的私人书单 提到宋朝,既有钱穆“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终究“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又有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论断。 但浙江大学教授吴铮强在《宋朝的祛魅》一书中指出,历史学家刻画了宋朝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无论是积贫积弱的宋代,还是灿烂辉煌的宋代,都是借宋朝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与真实的宋朝可能相距甚远。实际上,宋朝既不贫弱,也绝非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宋朝积贫积弱论是钱穆先生在抗战期间,国土日益沦丧,亡国论甚器尘上的背景下,为了坚定国人对民族的自信提出来的。 而陈寅恪的论断是从探讨中国学术复兴的角度提出的,与宋朝历史地位之议题实有隔阂。即便从文化史的角度而言,着眼于整个中华民族史的兴衰成败来看,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唐的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宋代新儒学的重建,以及明清的阳明心学、市民文学及乾嘉学派,这四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阶段理应等量齐观,而无所谓“造极”之世。 还有后人津津乐道的“士大夫共天下”,也不过是士大夫们一厢情愿主导构建起的历史叙事。士大夫是会骂皇帝,但也不能把皇帝怎么样,而且皇帝当然还是要收拾你的。所以,宋明的士大夫政治与汉唐的土大夫政治,在君主专权这一点上没有区别。 王安石变法实际上是熙宁变法。变法的主导者是宋神宗,变法的核心理念是“理财”。而王安石的理想是造就合格的官僚人才,他在积极配合宋神宗理财计划的同时,按照自己的理想推动贡举学校的改革,从根本上改造了宋朝的科举制度,而且影响深远。 为什么熙宁变法成了王安石变法,这是历史的掩盖,既要为神宗推卸责任,又要构建士大夫政治,还要重新肯定变法,这是三个不同时期对历史的构建。 还有寇准耿直敢言、忠心可鉴的形象也是出于特定政治目标构建起来的,脱离了真实的历史情境。 所以吴教授用“盗梦空间”的多重梦境来形容宋朝的历史。“宋朝历史的掩饰与虚构是从历史发生的那一刻就开始,然后经历了好几手不断掩饰与重构的过程。” 书中很多观点都刷新了认知。比如作者认为“重文轻武”的逻辑顺序应该颠倒过来,将兵权收回君主,恰恰是“重武”,因为君主只可能将不重要的权力分出去,而将重要的权力收到自己手中。

0 阅读:1

评论列表

横渠

横渠

3
2025-02-18 14:37

码住~

伊莉雅

伊莉雅

1
2025-02-18 15:26

抢一个首评!都是借宋朝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陌丶沫

陌丶沫

1
2025-02-18 15:52

重武导致武轻,国破家亡,不如不重

安陌离殇

安陌离殇

1
2025-02-18 15:52

刷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