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大逃亡!他们用命守护国宝,看完泪崩
迈凌聊文学
2025-04-04 15:53:01
这是一个比电影还燃的真实故事——1933年,故宫文物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极限大逃亡”!
东北沦陷,日军的铁蹄步步紧逼,故宫文物危如累卵。南京政府居然想卖掉所有故宫文物换战斗机。幸好故宫院长易东篱和张学良联手,组织了一支“国宝护卫队”,带着1.9万箱文物开始疯狂逃难!
他们载着华夏的文明基因,躲避着炮火,一路向南逃亡。十数年间,过长江、越秦岭、入川渝,行程数万里历经磨难,不少人付出了生命,但相关文物几乎无一损毁、遗失,基本完整保存。
这是祝勇用文物写就的抗战史诗,是故宫人的抗战史。
贯穿全书的先秦石鼓,每只重逾一吨,是国宝中的国宝。为了保护上面的石鼓文,运输时需用棉胎层层包裹。当遭遇警察强行开封检查时,故宫人纷纷以血肉之躯护住古物箱承受着警棍的击打。为了保护文物,那文松告别临产在即的妻子,离家后就再未能回去,之后入狱、断指。郭之南运送文物,车辆跌落悬崖,丢了性命。
发生火灾,一边是深陷火海的妻儿,一边是面临火灾威胁的文物。那文松犹豫片刻即奔向了文物。
百姓在搬运文物时,途中无人监视,却无人背着古物逃走。在乡下,人们无私地把寺庙、祠堂等大型公共建筑让出来存放文物。遭遇大火,危及文物。百姓纷纷拆除自己的房屋,弄出一个隔离带,保证了文物的安全。
令人动容的是,祝勇让器物本身成为叙事的主角。当木船在激流中失控却奇迹般在大佛前搁浅时,不禁让人感叹,不只是人在保护文物,更是文物在守护着一个民族不灭的信仰。
真的是哭着读完祝勇的这本《国宝》……
国宝不只是古物,而是一个民族的魂啊!当年那些人拼死保护的,其实就是文明的星火,是我们的今天,是民族的未来。
正如国学大师马一浮所说:只要文化不死,国就不会亡。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