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达赖喇嘛,洛桑仁钦·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中国藏南达旺,仓央嘉措,后世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3-09 22:36:54

六世达赖喇嘛,洛桑仁钦·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中国藏南达旺,仓央嘉措,后世称其为:“凡尘最美的莲花,世间无双的情郎。”   于道泉于1901年出生于山东省的一个传统农家。   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现代教育家于明信,对家庭成员的教育要求也十分严格。   于道泉对语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于道泉从齐鲁大学毕业,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   但他却放弃留学机会,转而追随心中的兴趣。   他的父亲非常愤怒,甚至威胁断绝与他的一切经济支持。   然而,于道泉没有回头。   这一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应邀访问中国,途经济南时,当地人为了迎接他,特意寻找人来担任翻译。   于道泉被推举为临时翻译。   泰戈尔对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十分欣赏,二人一见如故,泰戈尔便介绍他进入北京大学,成为梵文教授钢和泰男爵的学生。   在那里,于道泉不仅学习了梵文、藏文,还涉猎了佛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他不仅能流利使用英语,还能操几种古老的语言。   1930年,于道泉与赵元任合作,将《仓央嘉措情歌》翻译成汉语,并加以英文注释。   中国学术界首次全面接触到仓央嘉措的诗歌。   尽管如此,外界对他仍缺乏足够的关注。   于道泉曾长时间在北京图书馆工作,负责满、蒙、藏文图书的采集和编目工作,并在此期间接触到大量的藏文文献。   他的藏学研究逐渐深入。   然而,于道泉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在他深入研究藏学的过程中,他曾经亲自搬到雍和宫的小房中,与喇嘛一起生活,向他们请教,甚至将自己置身于完全不同于常人的学术环境中。   在学术界,于道泉的成就与赵元任、李方桂等学者不相上下。   正如季羡林曾评价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淡泊名利”一般,虽然于道泉对名声并不看重。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诗人之一。   仓央嘉措来自西藏南部宇松地方的一个农民家庭。   家庭信奉宁玛派佛教,而宁玛派与主流格鲁派有许多不同的教义,尤其是在僧侣婚姻问题上。   仓央嘉措的父亲扎西丹增来自错那宗,母亲则是赞普的后裔,名叫次旺拉姆。   在他被选中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   1697年,年仅14岁的仓央嘉措被带到拉萨。   他的加冕典礼在布达拉宫举行,虽然仓央嘉措身处神圣的宗教职位,但他与传统格鲁派僧侣的生活规范格格不入。   传统上,格鲁派僧侣必须保持独身,然而仓央嘉措从未接受过这一禁忌,甚至曾多次偷偷溜出宫外,穿着平民服饰。   在拉萨,仓央嘉措遇见了美丽的达娃卓玛。   她的容貌与性格深深吸引了仓央嘉措,两人相识并迅速坠入爱河。   白天,他们常一起游玩、歌唱;   夜晚,则悄悄幽会。   仓央嘉措将这份深情视为前世的缘分。   然而,达娃卓玛突然消失了,仓央嘉措四处寻找。   而不久后,母亲的去世让他感受到更加悲痛。   他开始对生死、因果和轮回有了更多的思索。   在17世纪末期,原本支持格鲁派的蒙古力量,在经历了多次冲突和变故后,开始力图将西藏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为六世达赖的仓央嘉措,一方面继承了宗教的至高地位,另一方面却陷入了政治漩涡。   他的诗歌和爱情故事无疑为他招来了敌意。   拉藏汗通过指控仓央嘉措为“假达赖”,加以打压并最终将他押送至北京。   1706年,仓央嘉措在蒙古兵的押送下前往北京。   在经过青海湖时,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随行的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却在数月后上奏朝廷,报告仓央嘉措在青海湖病逝的消息。   然而,仓央嘉措的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葬礼。   按照《清圣祖实录》的记载,朝廷决定将仓央嘉措的尸体弃置不顾。   西藏三大寺和藏区民众对这一行为的反感。   虽然清政府出于政治需要认定拉藏汗的指控,但仓央嘉措是否真如所描述那样放纵自己,恐怕依然无人知晓。   阿旺多尔济所著《仓央嘉措秘传》宣称,仓央嘉措并未死于青海湖,而是被释放后继续四处游历,甚至化名阿旺曲扎嘉措,前往内蒙古的阿拉善。   在阿拉善,仓央嘉措以高深的佛法赢得了世人的尊崇,最终在此圆寂。   阿旺曲扎嘉措的肉身最终被供奉在南寺,后来南寺遭到破坏。   参考文献:[1]荣立宇,刘斌斌.仓央嘉措诗歌在汉语文化圈中传播的流俗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16-123  

0 阅读:0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