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迈凌聊文学
2025-03-15 16:26:16
我的私人书单
关于中国哲学,一直颇受争论。在很长一段时间,西方普遍认为中国没有哲学。
德里达认为中国只有思想、没有哲学。黑格尔虽然承认中国有哲学,却是道德哲学,没有“思辨哲学”。
说到思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类的形而上学命题,南北朝时期玄学中的有无之辨、本末之辨、言意之辨等论题,都很具思辨性,充满形而上学的意味。
但他们又说,中国的哲学是停留在抽象里的。这种“抽象”达不到与具体的结合,得不出逻辑的、必然的秩序,从而也达不到范畴规定的王国。
关于中国有没有哲学,关键看怎么定义哲学。他们所谓的哲学,只是接近于百家学说中名家那一派。被庄子整天戏耍的惠施、公孙龙之流都能当他们祖师爷了。
厦门大学哲学系陈嘉明教授则认为,哲学的定义不应局限于西方传统,而应具有包容性。不同文化对哲学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有特色,中国的思想传统同样包含深刻的哲学思考。
所以,中国当然有哲学,是一种与西方不同的哲学。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以求“善”的、教化的思想为鹄的,而不在于求“真”,即并不专门探寻认识上的真假、辩证等问题。
陈嘉明在《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一书中深入探讨了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与共通之处,分析了中西哲学在思维方式、叙事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涉及新儒家、知识论、元哲学、中国哲学现代化等内容,揭示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探寻道德、真理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多样性。
在叙事方式上。西方哲学自柏拉图以降,始终以“逻辑推理”和“概念分析”为核心工具,追求普遍真理的体系化建构;而中国哲学则更倾向于以“体悟”和“隐喻”传递智慧,如《论语》的箴言式教诲、《庄子》的寓言式思辨,皆在具体情境中指向生命的实践意义。这种差异绝非偶然,而是根植于文化基因中的不同认知模式:西方哲学强调“主客二分”,将世界视为可被理性剖析的对象;中国哲学则秉持“天人合一”,在人与自然的交融中寻找存在的答案。作者进一步揭示了哲学叙事与文明形态的深层关联。
当然,哲学并非凝固的教条,而是文明呼吸的方式。西方哲学的理性之光与中国哲学的体悟之韵,恰似呼吸的吐纳,共同维系着人类精神的生机。
0
阅读:1
来打酱油的橙子
在中国,以哲学糊口者,都是骗子。
可尔必思??
有种说法叫中西方都是在哲学史中解读中延续其哲学的,西方哲学都是都是柏拉图的注脚,中国哲学又何尝不是孔孟老庄的注脚那。咱们一般论证少直接就给你个结论,所以让人觉得没有思辨性。其实这就是相信,那个时代的常理不用说太多。后来的王弼郭象、宋明理学,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这些都是哲学。只是很多人根本就不深入研究咋们的传统文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