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一男子花了2元向齐白石求画,齐白石画了两片咸鸭蛋,他厚着脸皮请齐白石再添几笔。谁料,齐白石又画了几笔后,对方直接傻眼。没想到在2007年,这幅2块钱的画竟拍出51.75万元高价! 说起齐白石,老一辈人可能都知道,他是中国画坛的大咖,生于1864年,湖南湘潭人。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没读过啥书,干过木匠,后来27岁才开始学画画。半路出家还能成大师,这天赋和努力真不是盖的。他的画啥都能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样样拿手。特に(尤其是)虾画得那叫一个绝,虾须子一抖一抖的,壳子透亮,几笔下去跟活了似的,看了就让人拍手叫好。 齐白石的画风很特别,简单却有味道。他喜欢画身边的东西,菜地里的萝卜、池塘里的鱼,乡下那股子烟火气全在他笔下。他用笔挺大胆,墨色浓一块淡一块,看着粗糙却又有细腻劲儿。到了晚年,他名气更大了,画啥都值钱。1953年,他89岁,已经是画坛泰斗,住北京一个小院里,每天还画画,精神头儿不减当年。 那时候,齐白石有个规矩,想求画得先掏钱,叫“润笔费”。给得多,他就认真画个山水或者花鸟;给得少,可能就随便画几笔果子菜啥的。他还按东西个数收费,画虾一只多少钱,画鱼又一个价,大画布还得加钱。这规矩听着挺实在,甚至有点抠门,但也透着他那股子耿直劲儿。 1953年,北京城里有个叫朱志敏的男人,普通工人,平时省吃俭用,攒了点钱就喜欢弄点艺术。他早就听说齐白石的大名,心里一直痒痒,想求幅画,哪怕小点儿的也行。他翻遍口袋,凑出两块钱,合计着这点钱不多,但试试总没坏处,就跑去齐白石那儿了。 朱志敏找到齐白石的小院,把两块钱递过去,满脸堆笑等着。齐白石接过钱,没多吭声,拿起笔就在宣纸上画起来。没几下,一个圆盘子出来了,盘子里画了两三片咸鸭蛋。蛋黄圆乎乎的,蛋白看着就嫩,边上还有点褶儿,跟刚卤出来的似的。画虽简单,可真挺像那么回事儿,透着大师的底子。 朱志敏一看,心里有点凉。这咸鸭蛋画得是不错,可整张纸太空了,两块钱就换这个?有点不值当啊。他犹豫了下,实在没忍住,就腆着脸说想再加点东西,随便几笔也行。齐白石听了这话,脸沉下来,眼神不太高兴。他觉得自己两块钱画这些已经够意思了,想多画就得加钱。可朱志敏兜里啥也没有,硬着头皮求了几句。 齐白石没辙,叹口气,又提笔画了几下。这回,他在咸鸭蛋上加了一只苍蝇,绿背红眼,翅膀上的纹路都看得清。画是画完了,可这苍蝇看着怪恶心的,跟咸鸭蛋搁一块儿,咋看咋别扭。朱志敏当时脸都绿了,心想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开口。他拿了这画,估计心里五味杂陈,啥也没说就走了。 朱志敏拿着这幅画回家后,可能压根没当回事儿。两块钱换个咸鸭蛋加苍蝇,谁看了都觉得亏。结果,谁也没想到,这画后来成了宝贝。时间一晃到了2007年,这幅画不知道咋的流到了拍卖会上。一开始没人瞧得上,毕竟就几片咸鸭蛋加只苍蝇,能值几个钱?可拍卖一开始,价格蹭蹭往上涨,最后拍出51.75万元,把所有人都惊呆了。 为啥值这么多?行家说了,关键在那个苍蝇。别看它不起眼,画得可太绝了。翅膀上的细纹、身上的毛儿,甚至眼睛里的光,都透着齐白石的功力。这画虽是两块钱起的头,却有大师的真功夫。加上齐白石晚年的作品本来就少,这幅画又有这么个故事,收藏价值一下就上去了。 这事儿传开后,大家都开始聊齐白石的脾气。他小气是出了名的,家里酱油醋都锁柜子里,钥匙随身揣着,做饭才拿出来。亲戚朋友来,他摆点心招呼,谁真吃了,他脸立马拉下来。可他大方的时候也吓人。有回朋友买了幅假画,花了不少钱,齐白石知道后,自己掏钱把假画买回来,还送了幅真的过去。这抠门和大手笔搁一块儿,才是他真性情。 齐白石1957年在北京去世,93岁。他走的时候,留下一堆画,每幅都成了后人眼里的宝。他的虾、他的花鸟,还有那些不起眼的小品,全是艺术史上的经典。那幅两块钱的画,从1953年到2007年,从没人要到天价成交,算是对他才华的最好证明。艺术这东西,真说不清,有时看着简单,值钱的地方却藏在你想不到的角落。 这事儿也让人感慨,朱志敏当年要是不厚着脸皮求那几笔,可能就没这传奇。他拿画走时估计满肚子气,谁知道几十年后,这气变成了福气。齐白石呢,可能也没想到,自己随手加的苍蝇,能给这画添上这么大一笔。
1975年,一顶铜尊即将被送往日本展览。出发前,专家马承源突然被它奇特的造型所吸
【7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