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武则天和女儿太平公主吃早膳,张氏兄弟在旁服侍。忽然,太平公主扔下筷子,还气

一日,武则天和女儿太平公主吃早膳,张氏兄弟在旁服侍。忽然,太平公主扔下筷子,还气愤地踹了凳子一脚,转身就走。张氏兄弟不明所以,看着陛下,武则天却淡淡地说:“由她去吧,不妨事。”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唯 一的女儿,因为特殊原因,二人都对太平公主宠爱有加。 太平公主原名李令月,“太平”是她的号,当年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去世,她贵为皇后,无法守孝。于是了安排女儿替自己守孝,并赐号“太平”。 不过,也就是有这么个说法,太平公主依旧住在宫里,被宫人们服侍的好好的。 几年后,吐鲁王子来大唐朝拜,偶然之下,见到了太平公主,一见倾心,就指名要和她和亲。况且太平公主身为大唐的嫡公主,身份地位高,两国联姻,对他们有好处。 他们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可武则天和丈夫李治不乐意啊,我们的心头肉,掌上珠,心疼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去和亲。 于是就立马安排了一座道观,让太平公主名副其实住进去,给外祖母祈福去了。对吐鲁王子说了,太平公主在守孝,是不能成亲的。又送了美人给吐鲁王子,此事才算罢休。 在太平公主16岁时,嫁给了父母精心挑选的夫君薛绍,夫妻恩爱,生育了二子二女。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可是薛绍的哥哥参与了越王案,导致他被牵连,饿死在牢房。 其间,太平公主恳求母亲网开一面,可是此时的武则天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这么做。母女二人不欢而散,太平公主落落寡欢。 后来,武则天又安排女儿太平嫁给武攸暨,想让李武两家通过联姻,关系更紧密。太平公主越发的痛苦,她不明白对自己那么好的母亲,现在这么不可理喻,不顾自己感受。 随着时间的过去,它可以抚平一切伤痕。太平公主和母亲武则天又开始亲密起来,她模仿自己的母亲养面首,甚至挑选了合心意的张昌宗,送给了母亲。 果真,武则天很喜欢,张昌宗也很上道,服侍的好好的。 一天,张昌宗说:“陛下,我的哥哥张易之容貌在我之上,他仰慕陛下久矣。” 武则天来了兴趣:“哦,那便带来见见。” 于是传张易之觐见,但见来人,风姿绰约,面似莲花。 武则天大悦,感叹道:“不错,不愧是有莲花之称的五郎。” 于是张氏兄弟便时时陪伴在侧,知道此事的太平公主,轻轻一笑,心想张昌宗办事得力,不错不错。 此时的太平公主,她已经开始转变思路,想和母亲一样,做个女皇。现在正在一点点为自己铺路。 于是有一天,太平公主和武则天吃早膳,她试探问母亲:“我也不是蠢人,才能比六哥(李显)、七哥(李旦),强多了,为什么我不行?” 武则天拍拍她的肩膀说:“女儿啊,你六哥,七哥是才能不如你,可是朝臣们拥护啊,你是女子,是外嫁女,他们不会认你的。” 太平公主不服气,她扔掉筷子,还不解气地踹了凳子一脚,转身走了。 武则天心里默默叹气,心里想着,自己能成功,是因为自己是李家媳妇的身份,下面还有两个儿子健在,将来怎样,李唐天下,依旧会在李姓子孙手里,朝臣们等的起。 可是太平毕竟是女儿,还被自己和丈夫娇惯长大。她自己太有主意,现在自己的真话,她都不耐烦听,将来真的做了天下的主人,她能听谏言吗?大概率是不行的,为了天下百姓,太平只能是公主。 太平的结局果然如母亲所料,她折腾来折腾去,也没有成功,反而被侄子李隆基下令自尽了。 武则天看人很准,所以她不同意女儿的想法,依旧禅位与儿子李显。后来去帝号,恢复了“则天 皇后”,与丈夫李治同葬陵寝,享李姓子孙后世供奉。 武则天开创了唐朝的“红妆时代”,让女子地位大量提高,为后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她一生受尽波折,懂得借势而为,也虚心纳谏,与朝臣相处和睦,让百姓安居乐业,令万邦来朝,实乃奇女子也。 而太平公主,成也“太平”,败也“太平”。她一生荣华富贵,万事如意顺遂,所以,她理所应当,认为自己也可以成为母亲这样的人。后来落得那般下场,有点咎由自取吧。 其实一个人认清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真的很重要。不要定位过高,一步一步慢慢来,稳稳地走,做到后来,就是很好的自己了。

0 阅读:120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