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3年魏征去世,唐太宗终日以泪洗面,无法释怀,但在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竟亲

平原隐者吖 2025-04-03 10:09:26

公元643年魏征去世,唐太宗终日以泪洗面,无法释怀,但在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竟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这是为何?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签就是明君,而魏征更是以贤臣之名广为传诵,这对君臣演绎了一幕幕堪称史诗般的对话。 实际上魏征并不是始终跟随李世民的,他最初跟着李密混,后来被窦建德抓住,又当了他的参谋,之后是被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收归帐下。 可惜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最终导致兵败玄武门。 当然从这时候开始,魏征的生活终于上了正轨,他开始为李世民效力。 最开始魏征的职务是谏官,这正好符合他的性格,所以每天干得十分卖力,看到不顺眼的谏一次,听到不对劲的奏一本。 有时候魏征的话让唐太宗心里不舒服,可是魏征根本不管不顾,照说不误,好在唐太宗是真有识人之明,也就没有太怪他。 有一次魏征又让唐太宗下不来台,有与魏征不对付的人就借机给魏征上眼药,唐太宗还笑呵呵地说:“你们都说魏征粗鲁傲慢,实际上这却正好体现出他妩媚可爱的别样风采。” 看到李世民连这样不要脸的话都说了出来,那些大臣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无话可说。 然而人有生老病死,公元642年起,魏征就得了重病,李世民派使者多次到他家里探病、送药,还让御医出诊。 可是转过年,64岁的魏徵不但没有丝毫起色,反而越来越重,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带着太子和衡山公主到他家中看望。 这时的魏征已是起不了床,李世民为了振奋他的精神,指着衡山公主告诉他:“魏爱卿,你看仔细了,这就是你的儿媳妇。” 可是无论何等好消息,也无法振作魏征的精神,很快他就驾鹤西游了。 得知消息后,李世民痛哭失声,直接宣布五天不上朝,然后亲自到魏征家里参加他的丧礼,与文武大臣一起哭送魏征。 随后是一连串的追封官职、赐谥号、送礼品,李世民还亲自提笔,为魏征撰写了碑文,可以说死后的魏征已是极尽哀荣。 然而世事反转来得是如此之快,还没有过去两年,就冒出一个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当时参与其中的侯君集、杜正伦都是魏征举荐的。 这时候作为皇帝多疑的通病终于在李世民身上发作了:“好你个魏征,当初你对朕表示,这两个人都是宰相之材,可是他们却想把朕推翻,作别人的宰相,真是罪无可恕。” 想到这里他心里再次一动:“你魏征活着时,与这两个人好得仿似能穿一条裤子,难道那时候你们就在算计朕?哼,即使那时还没有反意,你们也是一个三人帮团伙!” 此时的魏征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是大打折扣,从绝对的忠臣向奸臣的方向慢慢地滑落。 当然这时候李世民还没有想对魏征搞清算,毕竟这是他自己亲手树起来的一个良臣样板,没有真凭实据,毁了实在是可惜。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李世民忍无可忍,终于对魏征动手了。 原来每次魏征看到李世民做事不对,他就要上去劝谏一下,这些内容他都仿似记日记一样写了下来。 如果只是自己留个纪念也就罢了,可是魏征却没有秘密地搁起来自己保存,反而将这些东西都拿给当时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一一看过。 这可就犯了李世民的大忌,他是注定要做名主的,形象必须伟光正,可是魏征这么一搞,将他那些不好的一面就全部展露出来,岂不是有污英名。 而且那些谏词里,魏征就是一切正确,而李世民反而处处不对,简直就是良臣对庸主的格局,这放在谁身上都会不舒服。 李世民恨恨地想到:“你魏征想当名臣,但是却不能踩着我李世民上位。” 到这时候李世民心里已经是恨上了魏征,他立即下令取消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 如果说这个决定大家还不太惊奇,李世民下一个动作就让唐朝炸了锅:他让人将魏征的墓碑推倒了,那可是李世民亲自撰文并题写的,可以说是魏征最荣耀的一个标志。 李世民这个举动,彻底断送了一段群臣和谐的佳话。 世事无常,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生都是正确和幸运的,因而要过好每一天,身后的事情只能留待历史慢慢地淡忘。      

0 阅读:3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