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遇到一相士。那相士一见他大吃一惊:“此乃真天子也。” 一听这话,燕王口中说着“休要胡说”,心里已决了大计。 燕王把此相士请到府中,登基后便赐他为三品京官。 这个胆大包天的相士,正是在元朝末年就已经名扬四海的袁珙。 明朝建立前,袁珙相过的王宫贵胄就已经不下百位,世人皆称赞其高超的相术。 袁珙并非天生能掐会算,而是在珞珈山碰到一位神人。 神人让袁珙抬头直视骄阳,待头晕目眩后,再去到黑屋子里,辨认红豆和黑豆。 接着,把五色线挂在窗户上,于月光下一一指认。 而后,神人一通施法,袁珙就掌握了相人的技巧。 袁珙还有一项绝活,就是在黑夜点上两支火把,摆在人的左右两侧,以此来观察其神态、气色,再与生辰八字相结合,一算一个准。 袁珙在众人面前称朱棣是天子,一般而言,是要祸连全家的。 但他早已做足了功课,知道朱棣不甘心当一个燕王。 事情还要从袁珙与姚广孝的偶遇说起,袁珙一见穿着僧袍的姚广孝就大呼:“是何妖僧?你长了一对三角眼,形如病虎,定是嗜杀之人,恐怕是刘秉忠一样的人。” 姚广孝乐得哈哈大笑,自此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袁珙与朱棣结识,也是经姚广孝介绍的。 当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给诸位皇子们挑选高僧,诵经祈福。 而姚广孝在宗旨的引荐下,见到了燕王朱棣。 姚广孝看朱棣器宇不凡,就想当朱棣的国相。 他给朱棣画了张大饼:“殿下能让我辅佐,当使戴一白帽。(王加宝盖头即位皇)。” 朱棣这才上奏朱元璋,把姚广孝请回了自己的封地。 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姚广孝愈发觉得自己下对了注。朱棣胸怀大志,颇有天子之气。 姚广孝想到了自己的旧相识袁珙,请他来给朱棣相一相。 朱棣请来了自己的亲信,摆好了一桌酒菜,就等着看看袁珙的本事。 袁珙进殿后,按规矩行了礼,他的神情还是严肃起来,一会凝神思考,一会儿左顾右盼。 朱棣被这通操作看得一愣一愣的,可接下来袁珙的表现更是令他大吃一惊。 只见袁珙上前一步走,再次行礼,诚恳地说道:“燕王乃太平天子也。” 此话一出,惊掉了在场众人的下巴,这话要是传出去,不仅朱棣会被查办,所有人都会遭受牵连。 袁珙不紧不慢地说道:“殿下龙兴凤姿,天光地阔,重瞳龙髯,二肘若肉印之状。龙行虎步,声如洪钟,实乃苍生真主也。待年过四十,须长过脐,即登宝位。” 袁珙还不忘了雨露均沾,环视一圈说道:“在场诸公皆位列公侯也。” 朱棣表面上波澜不惊,正声道:“你这江湖术士,休要胡言乱语”,但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朱棣害怕惹麻烦,筵席结束后,给了袁珙一大笔钱。 其实,袁珙心里明白,朱棣早已有起兵的打算。 建文帝继位后,大肆打压藩王,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被削藩夺爵。以朱棣的性格,不可能坐以待毙。 朱棣曾问过姚广孝:“若真要削藩,百姓们都心向朝廷,该如何是好?” 姚广孝云淡风轻地回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此时的朱棣已经动了谋反的念头,可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如此,姚广孝才向朱棣推荐了袁珙。 袁珙的名气,朱棣多多少少是知道的,有了他的这番卜卦,朱棣向起兵又迈进了一步。 兴兵不是儿戏,必须慎之又慎。 朱棣又找来袁珙的儿子袁忠彻,请他算算北平诸多大臣的面相。 袁忠彻毫不顾忌地说:“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小,行步如蛇;都指挥谢贵臃肿早肥而气短;都督耿瓛颧骨插鬓,色如飞火;佥都御史景清身短声雄。这些人将来都会依法判处死刑。” 朱棣起兵的第一步就是要完全控制北平,而这些官员都是朝廷派来监督自己的。袁忠彻的这番话,无疑又给朱棣吃了颗定心丸。 朱棣掀起靖难之役后,在姚广孝的谋划下,一路征讨,终于杀进了南京城,自己当了皇帝,年号永乐。 朱棣也没有忘记袁珙父子,先让中馆驿把袁珙接到了北京,又拜他为太常寺丞,后又拜为太常少卿,是正儿八经的三品京官。 至于袁忠彻,朱棣继位后封其为鸿胪寺序班,后又免了他的戎籍,并封为尚宝司丞。 袁忠彻曾追随朱棣北征,颇受其信任,专门负责北京城的营建工作。 袁忠彻经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终于在1493年辞官回乡。 闲居家中二十年后,袁忠彻才驾鹤西去。 与其说袁珙、袁忠彻父子是不凡的相士,倒不如说他们是心理学大师。 这些人知道问卦者想要什么,自然就会根据其意愿往下说。
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遇到一相士。那相士一见他大吃一惊:“此乃真天子也。” 一听这
墟史往事
2025-04-03 14:31:04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