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年,乾隆南巡时,被一个和尚拦住。 侍卫正要将他拖走,和尚却指着一个孩子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03 14:53:01

1780年,乾隆南巡时,被一个和尚拦住。 侍卫正要将他拖走,和尚却指着一个孩子大喊:“这是皇上流落在外的皇孙!” 乾隆连忙掀开轿帘,只见孩子不过5岁光景,却俊秀异常,气质神态绝非普通人。 大家一定对“乾隆六次下江南”的故事耳熟能详,其实,乾隆下江南也是乾隆在仿照他的祖父康熙所做过的“微服私巡”。 一来是为了游山玩水,二来也是以便能更好地了解民间疾苦,亲身查探地方官员是否有为非作歹、欺压贫苦百姓,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行为。 乾隆执政期间,曾六次南巡。 南巡时间三到五个月不等,只不过乾隆不像康熙那般低调,乾隆则是“高调”南下,在一众兵马的护送下高座在马车上穿街越巷。 乾隆十分喜欢南巡,毕竟江南风情优雅,再加上众多诗词歌赋皆在歌颂江南水乡,水光潋滟晴方好。 加之乾隆本人生平酷爱作诗,也难怪久居北京的他如此憧憬下江南。 平日里,皇帝可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存在,而乾隆的南巡满足了众多老百姓毕生只求见上皇帝一面的愿望。 旅途中发生了无数趣事与异事,其中有不少现如今都已被翻拍成影视剧,而这其中最有奇异的还要属“伪皇孙案”。 1780年,就在乾隆第五次南巡刚刚结束,一群兵马浩浩荡荡地护送乾隆返回京城的半途之中,迎面走来一个身着破旧袈裟的老和尚,手持禅杖。 老和尚身后跟着一名五岁少年,少年虽稚嫩,面相却生的十分俊秀,其周身气质非常人。 面对着这威严的军马,少年没有一丝怯懦,昂首挺胸的直视众将士,眼神中更流转着一丝不屑。 众护卫立刻警戒起来,要求老和尚立即止步。 士兵们做好战斗准备,手已握紧腰间的剑,随时能够拔出。 老僧不急不忙停下脚步,少年也随之驻步。 老僧双手合手,缓缓开口道出一声阿弥陀佛,随后求见乾隆皇帝。 护卫士兵们没有理会老和尚,将僧童二人渐渐包围起来。 老僧见状低头,并将身后的少年推到面前说道:“这是皇上的亲孙子,我将皇孙送回给圣上。” 一时间,众人皆立定不敢动,护卫连忙叫来随军太监去通禀乾隆这一消息。 听到消息后的乾隆十分震惊,掀开门帘从马车上走下来。 见到少年的乾隆因为子嗣过多,一时也无法判定这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孙子,只觉得少年面相十分不凡。 老和尚向乾隆介绍道,这名少年是皇四子永珹的次子。 之所以流落在外,是因为这个少年的诞辰正好赶上国丧期间,且生于侧妃。 加上当时正福晋的儿子刚死,出于嫉妒,一气之下便将此子赶出了皇宫。 乾隆一时无法确信这个少年身份的真实性,因为皇四子永珹早已因病离世。 乾隆暂时也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只好将僧童二人一齐带回宫中,找了间小屋先行监管起来。 回京之后,乾隆立马找来当时在皇四子永珹手下照顾皇孙的奶妈与侍女等盘问。 按照她们的讲述,当时确实有一名男婴在国丧期间诞生。 但是,这个男婴出生没多久便已夭折。 乾隆被这前后矛盾的话语搞得头昏脑胀,乾隆无法判定这名少年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孙子。 无奈,他便将此事全权委托给军机处。 军机处的大臣慑于少年的身份,万一真是皇孙,如果此时用刑审问,那便是在拿自己的命在做赌博。 但同时又不能违抗圣命,只能一边好吃好喝供着少年,一边询问。 可奈何少年死不松口,一口咬定乾隆是自己的爷爷,一时间,审问陷入了僵局。 军机处一位名叫保成的领导者眼看着如此僵局,这般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毕竟皇上那边还等着自己的消息。 于是他便亲自去盘问,保成进入关押少年的屋子,半晌无话默默地观察着少年。 他发现从他进门开始,少年便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腰间所悬挂的香囊,香囊上缠绕着金丝线,其价值不亚于普通百姓几年的收入。 少年的这一行为,让保成心里有了断定:这个少年一定是假的。 因为皇孙如此高贵的身份,怎会对一个香囊流露出贪婪的目光呢? 于是,军机处最后判处少年是平民百姓,贪图钱财才来认亲。 在得到了军机处的禀报后,乾隆下令处死了老和尚。 然而,乾隆看少年尚幼,并没有处死他,只是将他流放到了新疆。 但是后来,又有消息传出当时皇四子所诞下的当时的那名男婴并没有夭折,男婴的生母为保护男婴,以一死婴从正福晋手上掉了个包。 此案究竟是真是伪,至今仍是清宫悬案之一。

0 阅读:53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