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吉林一女子为报复丈夫,将其绑架送进精神病院两次,无论丈夫怎么恳求,她始终不为所动,家产也占为己有。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位丈夫的结局又如何呢?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吉林省长春市,年轻的李志伟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一汽总厂工作。彼时的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大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1984年到1994年这十年间,李志伟不仅在事业上蒸蒸日上,个人生活也走上了正轨。他通过相亲认识了叶某,很快坠入爱河并步入婚姻殿堂,婚后育有两子。 1994年,这位事业有成的国企干部敏锐地把握住了市场机遇,毅然辞去铁饭碗下海经商。凭借着自己的学历背景和灵活的商业头脑,他开办了一家汽车贸易公司和一家汽车改装厂。 在那个遍地黄金的年代,李志伟依靠诚信经营和勤奋工作,很快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逐渐跻身千万富翁行列,住上了别墅,开上了豪车。 1999年末,忙于生意的李志伟认识了一位比自己小8岁的女客户,两人发展出了不正当关系。 这段婚外情在2000年11月有了结果,女客户为李志伟生下一个女儿。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妻子叶某的耳中,夫妻关系开始急转直下。 到了2004年2月,一笔180万元的款项纠纷成为了导火索,加上感情已经破裂,李志伟与叶某正式分居。 2004年10月的一个夜晚,正在家中休息的李志伟突然遭遇一群自称是南关分局警察的壮汉。这些人二话不说就用黑头套罩住他的头,将其强行带走。 当李志伟被带到目的地摘下头套时,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这里不是警察局,而是一家精神病院。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切竟然是他朝夕相处的结发妻子一手策划的。 在医院里,李志伟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医生们强制他服用精神类药物。这段时间里,他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处于被监禁状态。 2006年5月,当李志伟准备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时,叶某故技重施,再次将其送进了精神病院。 第二次的住院时间长达3年8个月,期间李志伟被转移到多家不同的医院。从长春市心理医院到安宁精神病人托管站,再到吉林省脑科医院,最后又回到长春市安宁精神康复医院。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扮演了一个相当可疑的角色。当李志伟需要签字转让资产时,医院会出具"头脑清楚、行为正常"的证明。但当他要求做司法鉴定时,医院却又认定他精神不正常。 趁着李志伟被关在医院期间,叶某开始了一系列的财产转移行动。她接管了李志伟的汽车改装厂,将其名下的资产逐一转移。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甚至以"签字就能出院"为条件,逼迫李志伟将一笔33万元的债权转让给她。而这份转让协议,恰恰是在医院认定李志伟"头脑清楚、行为正常"的情况下签署的。 长达四年多的精神病院强制治疗,给李志伟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大量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导致他的身体出现了多种并发症。 他的胰导功能受损,患上了二级糖尿病,面部开始不自主抽搐,四肢无力。更严重的是,他的心、肝、肾功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连性功能都丧失了。 在这段被强制住院的时间里,李志伟失去了太多。他错过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无法见上最后一面。他创办的工厂倒闭了,多年积累的财富被悉数转移。 如今的李志伟,住在长春市南关区一套只有50多平方米的老旧房子里。生活费全靠儿子每月接济几百元维持,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企业家,如今已经无法参与任何社会事务。 但即便处境艰难,李志伟仍然没有放弃为自己讨回公道。在同学的陪同下,他先后到多家医院进行精神状态检查,希望能推翻之前的精神病诊断。 终于,转机出现了。经过长春市南关区法院申请,北京安定医院对李志伟进行了司法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李志伟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之前的精神分裂症诊断并不成立。 有了这份鉴定结果,李志伟开始准备起诉妻子和涉事的精神病医院。他要证明,当年妻子强行将他送进精神病院的行为是违法的,转移他财产的行为也是无效的。 这个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精神病院管理制度的反思。在当时的法律环境下,"被精神病"成为了一些人处理纠纷的非法手段,正常人可能因为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被强制关进精神病院。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长春,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屡见不鲜。有的是因为遗产纠纷,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甚至是因为上访维权,许多人的人身自由和尊严遭到了粗暴践踏。 所幸的是,2012年10月26日,我国首部《精神卫生法》正式出台。这部法律明确规定,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同时对非自愿治疗设置了严格的前提条件。 李志伟的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婚姻危机的处理方式,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虽然他在婚姻中确实犯下了过错,但这并不是剥夺他人身自由和财产权的理由。 这个案件的结局,也让我们看到了法治的进步。随着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这种打着"治病"旗号侵犯公民权益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2004年,吉林一女子为报复丈夫,将其绑架送进精神病院两次,无论丈夫怎么恳求,她
清风拂面剑如霜
2025-04-03 16:22:54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