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5个鬼子,咱们用一个营对付他们吧!” 山县业一,日本陆军少将,生在20世纪初的日本,从小就被塞进军事化的环境里。他考进陆军士官学校,成绩还不错,毕业后成了日本军方眼里的潜力股。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他被派到东北,跳进了侵略战争的大坑。在那儿,他很快就露出了狠辣的一面,带着部队到处镇压抗日力量,烧村子、杀平民,连抓到的抗日军民都不放过。他的部队在东宁、牡丹江这些地方干了不少恶事,靠着这些“功劳”,他一步步往上爬。 到了1939年,山县业一因为在东北的所谓战绩升成了少将,军方觉得他够狠够能打。次年,他被调到安徽,负责对付皖南、皖浙和大别山一带的抗日武装,成了第119旅团的旅团长。他到了安徽,手底下还是那套老路子,带着部队四处扫荡,见人就抓,见村就烧,当地老百姓一提他的名字就怕得不行。他的部队和新四军第7师打了好几仗,互有输赢,但他总觉得自己这边兵强马壮,新四军迟早得完蛋。 不过,山县业一有个毛病,就是太狂了。他老觉得自己天下无敌,觉得新四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把情报侦察当回事。这毛病在1941年终于给他惹了大麻烦,成了他掉坑里的导火索。 1941年12月,山县业一带着第119旅团在安徽无为地区搞大规模扫荡。新四军第19旅本来跟他硬碰了几次,但后来旅长孙仲德决定先撤,避开锋芒。山县业一看新四军跑了,以为自己把对方打怕了,心里得意得不行。他觉得这地盘算是稳了,手下也没啥大事,就想着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散散心。 他不想搞得太张扬,怕被认出来,就脱了军装,换上灰布衣服,还戴了顶毡帽,装成普通人。身边只带了4个人:一个当地向导,带着路;三个护卫,负责安全。这5个人就这么晃晃悠悠出了门,往无为县南边的钓鱼台镇走。他大概是想着趁着冬天天冷,人少,溜出去看看风景,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山县业一这边觉得自己挺聪明,可他不知道,当地老百姓和地下党员早就把他盯得死死的。他那身便装骗不了人,地下党员一眼就看出这几个外来人不对劲,马上把消息捅给了新四军第19旅。孙仲德接到报告,核实了一下,确定这就是山县业一,立马拍板要干一票大的。他手底下有个营的兵力,装备虽然不顶尖,但人多势众,足有几百号人。孙仲德琢磨了一下,觉得对付5个人用一个营听着夸张,但这可是个少将,抓住了能狠狠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值这个价。 新四军这边行动很快,孙仲德派人摸清了山县业一的路线,决定在钓鱼台镇附近动手。那地方地形复杂,有树林有丘陵,适合埋伏。他们没拖泥带水,直接派出一个营的兵力赶过去,准备来个瓮中捉鳖。 山县业一带着4个随从走到钓鱼台镇附近的时候,新四军已经到位了。一个营的兵力分散开来,悄悄埋伏在树林里,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山县业一这边还蒙在鼓里,走着走着,突然枪声响了。新四军从四面八方开火,子弹打得又密又狠,他的三个护卫和向导根本没撑多久就倒下了。山县业一自己也扛不住,很快被击中,没几分钟就没了动静。 整个过程快得像打雷,5个人全被收拾干净,新四军这边也没费太大劲。一个营打5个人,听着像是杀鸡用牛刀,但结果证明这买卖划算。山县业一死了,现场收拾了一下,新四军就撤了,留下一地狼藉给日军收拾。 山县业一的死讯传回第119旅团,日军那边炸了锅。一个少将出去玩一趟就没了,士兵们都傻了眼,士气一下子掉到谷底。高层气得跳脚,赶紧派人去现场查,结果只看到几具尸体,气得牙痒痒。他们不甘心,马上组织部队在无为附近乱抓一通,想报复新四军,可新四军早跑回大别山藏起来了,日军扑了个空,只能干瞪眼。 后来,日军为了给自己找台阶下,追授山县业一为中将,想用这个名头遮遮羞。可这招谁都骗不了,一个少将死得这么窝囊,面子丢尽了。山县业一的尸体被装进箱子运走,草草了事,他的旅团在安徽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新四军这边可就赚大了。这次伏击干掉山县业一,不光是除掉一个祸害,还给当地老百姓出了口恶气。消息传开后,无为一带的抗日热情蹭蹭往上涨,老百姓都拍手叫好。新四军第19旅借着这场胜利,名声更响了,孙仲德的指挥能力也让人刮目相看。 这场仗打得漂亮,靠的是地下党员的情报和部队的配合。一个营的兵力听着多,但用在这种关键目标上一点不浪费。山县业一这种人,平时作恶多端,这回撞到枪口上,算是自找的。新四军用这场胜仗告诉日军:别以为你们能随便在这儿横着走,随时有人收拾你们。 山县业一死了,对日军在安徽的控制是个不小的打击。他手下的第119旅团本来就靠他撑着,他一倒,部队乱了阵脚。新四军趁机在皖南和大别山一带活动更频繁,日军想稳住局面都难。这事儿还传到了其他抗日战场,给大伙儿提了气,证明只要抓住机会,小部队也能干掉大人物。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历史海大富
2025-04-04 20:21:41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