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李默庵回到祖国,邓颖超见他后潸然泪下:恩来找你找得好苦   1981年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5 19:41:55

1981年李默庵回到祖国,邓颖超见他后潸然泪下:恩来找你找得好苦   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会上,邓颖超在人群中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纪念活动结束后,她立即走上前,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   这人正是李默庵。   李默庵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之一。   周恩来则是李默庵的恩师。   李默庵出生于1904年,家境贫寒的他自小便与家人一起在田间劳作。   由于家境无法负担学费,他在小学毕业后便不得不辍学。   但李默庵的堂兄见他聪明好学,决定资助他继续上学。   1923年,年仅19岁的李默庵刚刚从中学毕业,便报名参加了革命政府的军校招生考试。   虽然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考试,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地顺利考入了位于广东的黄埔军校。   李默庵不仅刻苦学习军事知识,还在思想上积极追求进步。   由于他的家境贫寒,李默庵对贫苦百姓深有同情,经常把自己不多的生活费分给那些困苦的人民,这也引起了黄埔军校内一些共产党员的注意。   正是在此时,李默庵遇到了周恩来。   周恩来对李默庵的表现非常看重,特别是他为人民着想的心态。   李默庵逐渐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最终在党旗下宣誓,成为了黄埔军校内的共产党员。   1926年,蒋介石发动了中山舰事件,蒋介石要求黄埔军校的学员选择立场,要么退出共产党,要么退出军队。   李默庵公开宣布退党。   李默庵的退党声明震动了周恩来。   周恩来对李默庵的背叛感到愤怒,并且公开批评了他。   李默庵退党后,迅速加入了国民党。   李默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在黄埔军校期间,李默庵曾多次在党内活动中显现出摇摆不定的态度。   其实,早在他入党之前,黄埔军校内的两派争斗就已经让他感到心力交瘁。   周恩来所主持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国民党方面的孙文主义学会之间的冲突不断,甚至常常爆发肢体冲突。   李默庵认为,中国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抵抗外来侵略。   他虽然在思想上倾向于共产党,但却始终无法接受两派之间的无休止争斗。   因此,当蒋介石通过解散这两个组织并建立黄埔同学会时,李默庵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认同,逐渐开始倾向于蒋介石阵营。   1933年,国共两军在黄陂地区发生激烈交战,李默庵奉命救援。   当他带领部队抵达战场时,看到的是尸体遍布,战斗早已结束。   李默庵深受触动,他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并通过电报将其发送给妻子。   然而,这封电报在传输过程中被红军截获,周恩来得以看到这首诗。   他再次感受到了李默庵心中依然存在的民族大义。   二人自黄埔军校分开后,时隔多年并未再见面。   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来到西安处理国民党事务,李默庵也应蒋介石的安排驻扎在此。   得知李默庵的消息后,周恩来直奔李默庵的师部。   在相见的一刹那,李默庵认出他是周恩来,很快,他们开始了深入的交流。   这一谈话持续了三个小时,回忆起当年共同经历的困境与战斗。   战后的抗日合作中,李默庵深入了解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并在自己的部队中加以应用。   1937年,李默庵被蒋介石任命为第14军军长,带领第10师与第83师北上。   当时,李默庵正参加在庐山的军工训练。   李默庵在抗战初期的指挥战役中,最为著名的是参与了忻口会战。   忻口会战中,日军动用了大批飞机、坦克与重炮。   李默庵指挥的第14军承担了左翼防线的防守任务。   该区域地势开阔,非常适合日军坦克作战。   李默庵利用汽油瓶与手榴弹摧毁敌人的坦克。   尽管敌人的攻势凶猛,第10师的战士们依然坚守阵地。   与此同时,李默庵还协同八路军进行敌后破袭行动,特别是在朱德指挥下,成功地袭击了阳明堡机场,摧毁了日军的24架飞机。   经过23天的激烈战斗,忻口会战虽然未能彻底击退日军,但也给侵略者带来了严重损失。   这期间的合作也让他的思想发生改变。   随着解放战争开启,在某个关键时刻,他本打算领导一场起义,但没能如愿。   最后,他决定暂时避开风头,去了香港。   李默庵在香港过着隐匿的生活,但蒋介石下令通缉他。   1951年,李默庵最终选择前往阿根廷,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周恩来虽然始终挂念这位曾经的学生,但再未见面。   直到1981年,李默庵才回到祖国,参加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   参考文献:[1]田燕飞.脆弱的统治:解放战争后期“国统区”后方秩序的变动——基于1949年“湘西事变”的考察[J].怀化学院学报,2024,43(05):70-78.DOI:10.16074/j.cnki.cn43-1394/z.2024.05.011.  

0 阅读:0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