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兵法有多厉害?   一渡赤水,摆脱被动; 二渡赤水,避实击虚; 三渡赤水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6 10:42:10

毛主席的兵法有多厉害?   一渡赤水,摆脱被动; 二渡赤水,避实击虚;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跳出合围。 毛主席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的得意之笔。   1934年,红一方面军在博古和李德的指挥下,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遇失败。   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决定开始艰苦的长征。   长征开端,红一方面军在蒋介石的四道封锁线面前,几乎陷入了全面的包围。   蒋介石的第一道封锁线设在赣州附近,由粤军守卫。   红军成功突破,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紧接着,红军遇到了第二道封锁线,设在韶关的仁化一带。   这次,红军依然借助部分地方势力的帮助,成功突破。   第三道封锁线位于湖南的良田至宜章之间。   此时,红军面对湘军的压力。   即便如此,红军进一步推进至零陵一带。   然而,最具挑战性的是设在湘江上的第四道防线。   蒋介石命令中央军和地方军投入最大兵力。   红军尽管成功突破了这道天险,却付出了三万多人的惨重代价。   湘江战役后,红军士气低落。   此时,博古和李德依然固守旧有战略。   越来越多的红军指挥员开始怀疑现有的指挥路线。   毛泽东建议放弃继续与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而向国民党相对薄弱的贵州方向进发。   这一提议在通道会议上得到了讨论。   会议上,洛甫、周恩来和王稼祥等人纷纷表示支持毛泽东的战略设想。   然而,博古和李德依然坚持原有的计划。   两派的争论持续到黎平会议。   最终毛泽东的战略意见得到了认可。   红军开始分两路向贵州北部的黔北地区进发。   在抵达猴场后,红军再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要向川南创建根据地。   与此同时,中央决定今后的作战方针和计划必须经过政治局会议的批准。   1935年初,红军成功跨越乌江,进入贵州重镇遵义。   由于长征的疲劳,红军在遵义进行了一次必要的休整。   遵义会议召开。   在会议上,毛泽东纠正了红军之前的战略失误,博古和李德被撤销了军事指挥权。   此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领导人来到遵义以北的土城镇,毛泽东建议利用有利地形在青杠坡发起歼敌行动。   川军只有四个团,红军认为可以打胜。   朱德亲自指挥红三军团,刘伯承则负责红五军团。   川军虽然兵力并不占优势,但在红军进攻时,经过数小时的拼杀,川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始终没有退却之意。   红军发现敌人不仅有四个团,实际上有多达八个团。   毛泽东迅速指示红一军团赶往增援。   然而,红一军团此时正在北上,奔向赤水城。   随着敌军推进,红五军团防线被突破。   此时,毛泽东命令红军放弃土城,迅速撤退至赤水河以西,并计划沿着古蔺、叙永一带北上。   蒋介石迅速调整川南防线,派遣大量兵力加强长江沿岸防务,并要求军队在宜宾和江津一带修建工事。   同时,他下令将负责追击红军的第一和第二兵团重新编为两个主要作战集团,分别由何键和龙云领导。   此后蒋介石发布命令,调动川、黔军力量开始联合围剿红军。   红军原本计划的川西进军路线变得越来越不可行。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决定在川黔滇三省交界的区域展开机动灵活的作战。   红军在西渡赤水后发现黔北地区的敌人兵力稀薄。   毛泽东趁机命令红军东渡赤水河。   此时,许多红军指战员认为这种往返作战方式浪费时间。   对此,中央要求全军坚决支持这种战略。   二渡赤水后,红军先后攻占桐梓、娄山关,为重占遵义创造了条件。   3月,党的高层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讨论是否发起对打鼓新场的进攻。   毛泽东一直保持沉默,低头抽烟,不参与讨论。   当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时,他突然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他认为,敌人已经在此处进行了充分的防守准备。   如果红军未能迅速获胜,可能陷入持久战甚至消耗战。   那天,毛泽东半夜他提着马灯去找周恩来和朱德商讨,希望能够改变决策。   经过一番交流,周恩来终于接受了毛泽东的看法。   红军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   在此背景下,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只有渡过赤水河,才能摆脱困境。   红一方面军从茅台地区西渡赤水河,实现了“三渡赤水”。   毛泽东通过佯攻和误导敌军,成功引诱蒋介石调动大量兵力北上。   此时,毛泽东指挥红军实施“四渡赤水”的战略,并巧妙地折返回贵州。   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将进攻遵义,急忙飞往贵阳督战。   然而,红军并没有向遵义进军,而是成功将敌军的重兵甩在了赤水河的西岸。   此后,红军顺利进军云南。   毛泽东在这一系列战役中成功将局势逆转,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参考文献:[1]袁小松.“四渡赤水”之文化涵蕴及其时代价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5):24-24    

0 阅读:79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