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孝庄病逝,康熙哀嚎不已,捶胸跳脚,谁知,走出孝庄的寝宫后,他就命令侍

爱吃凉历史 2025-04-05 23:49:23

1687年,孝庄病逝,康熙哀嚎不已,捶胸跳脚,谁知,走出孝庄的寝宫后,他就命令侍卫:拆掉祖母生前最喜欢的5间宫殿,棺椁也不要下葬,此后孝庄停灵三十七年。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1613年出生在蒙古科尔沁草原。她是贝勒寨桑的闺女,家里跟满洲贵族关系铁得很。1625年,13岁的她嫁给了皇太极,当了个侧福晋,从此开始了她在清廷62年的生涯。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了大清,她被封为庄妃。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6岁的顺治登基,她成了皇太后。1661年,顺治死了,8岁的康熙上位,她又晋升为太皇太后。 孝庄这辈子真够传奇的,横跨崇德、顺治、康熙三朝,眼看着清朝从关外打进中原。她不光是皇太极的老婆、顺治的妈、康熙的奶奶,还是个在政治上很有分量的人物。顺治小时候当皇帝,她帮着处理朝政,跟多尔衮斗智斗勇,稳住了局面。康熙继位时才8岁,鳌拜那帮人虎视眈眈,孝庄果断出手,支持康熙收拾了这些隐患。她还教康熙读书、治国,算是康熙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 康熙跟孝庄的感情,那真是没得说。他8岁没了爹顺治,11岁又没了妈,是孝庄把他拉扯大的。孝庄对他来说,不只是奶奶,更是半个妈、半个老师。1686年,孝庄中风,右半身瘫了,连话都说不清。康熙当时在外头巡查,听说后立马扔下手头的事,连夜赶回北京。他搬进慈宁宫,天天守着,亲自试药、喂药。御医没办法,他就下令除了紧急公务,谁也别来烦他,奏折都送到慈宁宫批。 1687年,孝庄病情更糟了。康熙带着文武百官,冒着大雪走到天坛,跪在冰冷的台阶上求老天爷,说愿意拿自己的命换祖母多活几年。《清史稿》里写,他当时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小时候没爹没妈,全靠祖母养大,教我做人做事,才有了今天。没她就没我,这恩情一辈子还不完。”这话听着就让人鼻子发酸。 1688年腊月二十五,孝庄走了。康熙跪在灵前哭得昏天黑地,剪了辫子——这在清朝是大忌,一般只有皇帝死了才这么干。群臣劝他,他不听,守灵二十七天,水都不喝一口,好几次晕倒在灵堂。 守灵结束后,康熙走出慈宁宫,下了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命令:把孝庄最爱的东王殿拆了,原样搬到清东陵大红门外重建,改名叫暂安奉殿,棺椁放那儿,不下葬。这事儿听着怪得很,他不是最孝顺吗?�咋还拆祖母的宫殿,还不让下葬呢? 其实,这跟孝庄的遗愿有关。她临终前跟康熙说:“你爷爷皇太极葬在盛京,不用为我改动啥。我就想跟你爹顺治葬一块儿,离孝陵近点就行。”顺治葬在清东陵,皇太极在盛京,俩地方隔得老远。康熙不想违背祖母的心愿,又没法把她葬到盛京去,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把东王殿迁到清东陵附近,改成暂安奉殿,把棺椁放进去,封了门,棺上覆点土,既不算正式下葬,也不算随便停着。 康熙本来是想给孝庄修个陵寝的。他派人勘察地形,画图纸,工匠都开始备料了。可那几年事儿太多,外头有噶尔丹闹叛乱,国内民生问题也一大堆,修陵的事就拖下来了。每年孝庄忌日,他都去暂安奉殿,跪那儿摸着地,啥也不说。结果,他忙活了一辈子,到1722年自己去世,这陵寝还没动工。孝庄的棺椁就在暂安奉殿放了三十四年。 康熙死后,雍正接手。1723年,雍正下令修昭西陵,总算给曾祖母安个家。1725年,昭西陵修好,孝庄的棺椁从暂安奉殿迁出来,正式葬进地宫。从1688年去世到1725年入土,整整三十七年,她的灵柩才算安稳。昭西陵就在清东陵边上,跟顺治的孝陵挨着,也算圆了她的心愿。 康熙这人,对孝庄的感情不是装出来的。他宁可把祖母的宫殿拆了重建,也不愿随便葬了糊弄过去。停灵三十七年听着挺夸张,但背后是他不想违背孝庄的意愿,又没时间好好修陵的心思。他在位时,清朝国力上升,可他自己也没能完成这个心愿,多少有点遗憾。雍正接手后把这事儿办了,也算替他爹了了心事。 孝庄这辈子不容易,从草原嫁过来,见证清朝一步步壮大,最后还能跟儿子葬一块儿,也算有个圆满的结局。康熙的孝心,穿越了生死的距离,留下一段让人感慨的故事。

0 阅读:2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