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3年,朱棣病重。他的三子朱高燧,趁四下无人,从怀里掏出一包毒药,掺进父亲的

爱吃凉历史 2025-04-05 23:49:23

1423年,朱棣病重。他的三子朱高燧,趁四下无人,从怀里掏出一包毒药,掺进父亲的药膳中。殊不知,他背后正有一双冰冷的眼睛,在死死地盯着他。 1423年,也就是明朝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这位铁腕皇帝当年靠着靖难之役从侄子手里抢来皇位,迁都北京,修紫禁城,还派郑和下西洋,硬是把明朝推向了一个高峰。可到了晚年,他的身体扛不住了,卧床不起,整个朝廷都捏了把汗。朱棣有三个儿子,老大朱高炽是太子,老二朱高煦是汉王,老三朱高燧是赵王。这三个儿子性格迥异,命运也完全不同。 朱高炽为人稳重,脑子好使,早就被立为太子。他虽然身体不太好,但处理政务很有一套,对人宽厚,朝臣们都挺服他。朱高煦就不一样了,他打仗厉害,靖难的时候救过朱棣好几次,脾气火爆,跟年轻时的朱棣有点像。可惜他太急功近利,老想着抢大哥的位子。至于朱高燧,年纪最小,但野心不小。他被封在彰德府当赵王,表面上老实,背地里却一直盯着太子那把椅子。 朱棣病重这事儿传到彰德府,朱高燧觉得机会来了。他觉得自己大哥身体弱,二哥又不得人心,皇位这块肥肉,说不定能落他手里。于是,他在赵王府里开始暗中筹划。他拉拢了几个心腹,护卫指挥孟贤是头号帮手,还有钦天监的王射成和内侍杨庆的养子。这帮人凑一块儿,合计着怎么把朱棣弄死,再把朱高燧推上去。 他们的计划挺周密。孟贤负责总调度,王射成伪造了一份诏书,打算等朱棣一死就宣布废太子,立朱高燧。杨庆的养子在宫里盯着朱棣的病情,随时通风报信。最关键的一步,是在朱棣吃的药膳里下毒。他们觉得,只要朱棣咽气,伪造的诏书一亮出来,京城里埋伏好的人手就能配合行动,直接把事儿办成。 这计划看着挺顺,可半路上杀出个高以正。高以正本来是朱高燧这伙人的参谋,出过不少主意。可眼看着计划越来越大胆,毒皇帝、假诏书这种事儿,搞不好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他心里开始打鼓,觉得自己蹚这浑水太冒险了。思来想去,他决定撂挑子,把这事儿捅出去。 高以正找了个靠谱的亲家,叫王瑜,是个总旗。他把朱高燧的阴谋全盘托出,王瑜一听吓出一身冷汗,赶紧上报朝廷。消息传到朱棣那儿,朝廷立刻派人查。没费多大工夫,孟贤、王射成这帮人都被抓了,伪造的诏书也搜了出来,证据确凿。朱高燧还在彰德府做着皇帝梦,压根不知道自己已经完蛋了。 朝廷的缉捕队伍很快就到了彰德府,朱高燧被押回北京。他站在朱棣面前,腿都软了,啥也说不出来。朱棣气得要命,本来想直接砍了他,可太子朱高炽站出来求情,说弟弟是被小人蒙蔽。朱棣念在父子情分上,没要他的命,但把他软禁在彰德府,从此不许踏出半步。 这事儿之后,朱高燧老实了不少,再不敢瞎折腾。朝廷赏了王瑜个千户的官职,表彰他揭发有功。朱棣也借着这机会,把太子的地位夯得更实,免得再有人惦记。可他心里清楚,皇室这潭水太深,自己走了之后,麻烦还会有。果不其然,他驾崩没多久,朱高煦就又跳出来闹了一场。 说到底,朱高燧这事儿就是皇室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朱棣打江山不容易,可管儿子却管得头疼。朱高燧野心大,却没那个本事,折腾半天把自己搭进去了。历史上这种事儿不少,皇位这东西,太烫手,不是谁都能拿得住的。 这案子还暴露了皇家的不少问题。朱棣活着的时候,能靠威信压住局面,可他一病,底下就乱了套。朱高燧敢这么干,一方面是他自己贪心,另一方面也跟朝廷对藩王的管控不到位有关。朱棣封儿子们出去当藩王,本来是想让他们分担压力,可没想到反倒养出几头狼。 再看高以正这人,也挺有意思。他本来是帮凶,后来却成了关键的告密者。有人说他聪明,知道见好就收,也有人说他没义气,出卖兄弟。反正不管咋说,他这手举报救了自己,也救了朝廷一把。 朱高燧的下场挺惨,但一点不冤。他想踩着父亲的命往上爬,结果摔得头破血流。朱棣晚年本来就多病多疑,这事儿估计让他对儿子们更失望。太子朱高炽倒是借机证明了自己的仁厚,算是这场风波里唯一的赢家。 这事儿过去后,朱棣没多久就驾崩了。朱高炽顺利登基,成了仁宗,可惜没当多久皇帝就去世了。朱高燧呢,被软禁到死,再没翻起啥浪花。皇位这东西,看着风光,其实是个烧手的山芋。

0 阅读:0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