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之战后,胡琏质问邱清泉为何救援不力,邱清泉说是迂回战术,胡琏骂道:“迂回个屁

平南 2025-04-06 21:42:06

巨野之战后,胡琏质问邱清泉为何救援不力,邱清泉说是迂回战术,胡琏骂道:“迂回个屁,你这是去打空气吗?”

1946年9月,老蒋为了占领鲁西南根据地,将“五大主力”中的整编11师、第五军调来。

整编11师是由陈诚“土木系”的头号主力18军改编而来,师长胡琏是黄埔四期生,素有 “狡如狐,猛如虎” 之名。

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是黄埔二期生,为人跋扈张扬,有“邱疯子”之称。

第五军当时未参与第一批整编,因此番号未变,论职务,邱清泉这个军长,和胡琏的整编师长是平级的。为了便于指挥,老蒋让第五军、整编11师在鲁西南协同作战时,由资历高的邱清泉统一指挥。

邱清泉和胡琏在国军中,本就分属不同派系,也都不是善茬,加之两人的指挥方式、作战理念大相径庭,联合行动时,是矛盾重重,睚眦不断。

9月29日,解放军刘、邓首长下达了《巨野战役基本命令》,将整编11师作为重点打击目标,计划歼其一部或全部。

其中,以陈锡联的三纵、王近山的六纵、杨勇的七纵,直插大义、章缝地区,围歼整11师;以陈再道的二纵在巨(野)菏(泽)公路上以龙堌为中心,实行运动防御作战,死死牵制住第五军; 以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在菏泽、金乡地区,进行机动防御。

巨野之战打响后,邱清泉下令第五军向整编11师方向靠拢,但被解放军二纵在龙堌一线拦住。

龙堌阻击战,打得很是激烈。邱清泉将第五军的三个师中的两个,都压了上去,并从南京要来了空军助战。

战至10月1日,见龙堌集的主阵地仍牢牢掌握在解放军手中,南京、徐州绥署又不断来电催促进展,邱清泉急了,给前线的45师、96师去电,让全线进攻,尽快攻占龙堌集,否则军法从事。

虽天降大雨,但这却是阻击战打响以来,战斗最激烈的一天,不少阵地反复争夺,白天丢失了,夜间又被解放军反击部队夺回。

10月2日,老蒋亲自给邱清泉去电,质问他为何顿足不前,邱清泉郁闷的对手下说:“我一天损失好几百号人,再打下去,老本都没了。”

老蒋的电令,让邱清泉感到难堪,他分别给45师师长胡长清、96师代师长邓军林打去电话,说:“仗打到这个地步,老头子很生气,你们去一线亲自督战,发动强攻,务必给我突破共军防线。”

胡长清、邓军林各自指挥一个主力团,分别重点进攻奚楼、管庄和文楼、李庄。

邓军林集中全师的炮兵轰击文楼村,战至下午,村内解放军转移阵地。邓军林去电向邱清泉报捷,邱清泉给胡长清打去电话骂道:“96师拿下了李庄,你们45师是干什么吃的?”

胡长清挂了电话后,对参谋长发牢骚说:“文楼村只有共军一个营,还是主动撤退,邓军林虚报战果,邱军长倒是全信了。”

10月3日,陈再道根据刘、邓首长再坚持三两天的指示,进行了阵地紧缩调整,同时一边抓紧构筑工事,一边派小部队袭扰。

第五军连番作战,伤亡不小,邱清泉在给徐州、南京发去“报捷”电报后,下令部队在4日休整一天。

此时,整编11师的一个团(32团)被解放军包围在章缝集,其余部队也有被分割包围的迹象。

胡琏得知第五军转入休整后,给邱清泉去电:“邱军长,我部在章缝集遭遇共军猛攻,形势危急,请火速增援,否则章缝集的部队恐有覆灭之险。”

这时的第五军,虽损失很大,但战斗力最强的200师,却被邱清泉当作预备队,军部的几千直属部队,也都未投入战场。邱清泉接到电报后,担心去章缝集时,会被解放军打援,不愿倾力去救胡琏。

之后的三天,邱清泉没有理会胡琏的连番告急电文,仍将注意力放在龙堌集一线。10月7日,整编11师在章缝集的一个团,被解放军歼灭。陈诚见再打下去,整11师有覆灭的危险,大为光火,向老蒋状告邱清泉。

在老蒋措辞严厉的电报下,邱清泉不敢再敷衍,他下令军部直属、45师一部、200师一部向章缝集攻击前进。

邱清泉玩了一个“花样”,本来往东是章缝集,他却让救援部队先南下,再东进,对外解释是迷惑解放军,以出其不意。

整编11师是全美械装备,在“五大主力”中,是最善于防守的一支,解放军在围歼该师一个主力团后,在后续作战中因大雨后淤泥积水、整11师火力强大防守顽强等原因,最后放弃了全歼的计划,转而撤离战斗。

等解放军顺利转移后的第二天,第五军的援军才大摇大摆的赶到。

战后,胡琏质问邱清泉见死不救,邱清泉反驳说:“第五军在龙堌集伤亡了二、三千人,不比你的11师损失小。”

胡琏冷笑说:“也得亏是11师,要是其他部队被围,怕是见不到邱军长的援军了。”

胡琏倒也没有乱说,如果被围的是一支蒋军普通的整编师,早就被歼灭了。至此,胡琏和邱清泉彻底决裂,整11师和第五军,再也没有联合作战过。

两个月后,整编11师和整编69师联合作战时,整编69师被解放军围歼,师长戴之奇兵败自杀。期间,胡琏根本不敢去救援,而是让所部构筑工事、龟缩防御,表现还不如邱清泉。

0 阅读:105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