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逼死太子刘据后,各地的官员都纷纷上书谴责刘据造反,争先恐后地跟刘据划清界限。汉武帝刚刚经历了老年丧子之痛,又看到官员们都上奏谴责太子刘据,心中感到十分的悲痛。 作为中国传统国家版图的匡定者,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无疑十分有名。 在他的主持下,卫青、霍去病数次重创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过大汉皇朝也几近油尽灯枯,国力大损。 汉武帝就是这样一个猛汉子,只能属狼的本性让他追求成功和卓越。 可是这就苦了一干天下百姓,当时几乎全国都陷入了民不聊生的境地。 这时就得说到太子刘据,自从阿娇失宠、卫子夫受宠后,她和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就当上了太子。 然而汉武帝的控制欲太强烈了,以至于在老爹耀眼光环下生存的刘据,不得不小心翼翼,唯恐碰触老爹的逆鳞,毕竟皇子不只他一人。 好在刘据本人是一个敦厚务实的人,因而前三十年日子过得不错,太子当得也可以,当然这更得力于他那个勇不可挡的舅舅卫青的大力加持。 于是一大批看好刘据的有识之士就聚拢在一起,刘据周围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太子集团。 最初汉武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因为他更看重对外的武功,而国内的文治,他就大部分留给了刘据。 然而卫青死的太早,而以色相侍人的卫子夫也因年老色衰,渐渐不受汉武帝的宠爱,只是还保留一个皇后的位份而已。 刘据更是因为过于敦厚,思想倾向儒家,汉武帝则是天生的法家思想,杀伐果断,两父子的性格背道而驰,这就为刘据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如果汉武帝在大力外拓的同时,能够把民生也搞得有声有色,这一切还都好说。 可是由于他的穷兵黩武,以至民间对汉武帝的反对声音此起彼伏,而对太子的认可度又不断上升,这就让汉武帝感到了威胁。 毕竟汉武帝是一个喜欢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强势人物,怎么能够容忍自己落于人后,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于是他就看刘据不顺眼起来,再加来历神秘的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生下皇子刘弗陵。 汉武帝神采飞扬地表示:“当年的尧也是怀孕14个月才出生,小皇子与尧如此相似,传旨将钩弋宫门改称尧母门。” 这是一个极其明显的行动信号,预示着刘据不再是太子的唯一人选,至少刘弗陵这个有尧舜之资的皇子是可以取而代之的。 于是汉武帝提拔起来的一批酷吏开始行动了,先是宦官苏文打小报告,说太子调戏宫女,其实潜台词是太子有“淫乱后宫”的可能。 汉武帝对此没表示意见,只不过是给刘据的太子宫拨去了200名宫女。这时太子刘据没有警醒,也没有采取行动,还一味的宽以待人。 未料到正是这个苏文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棵稻草,没有果断处置苏文的后果,就是更多的人联合起来向刘据发起进攻。 而这种仁慈的作法,却与汉武帝想象中的处理方式截然相反,汉武帝在心里给刘据又调低了一个档次,这时的汉武帝已经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公元前96年,汉武帝以巫蛊事件为由,将卫青的好兄弟公孙敖满门俱灭,刘据的支持者集团受到了重创。 公元前91年,皇后卫子夫的姐夫、丞相公孙贺和儿子公孙敬声也被盯上了,一个被抓住的罪犯朱安世表示自己要检举立功:“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违背伦礼道德私通,并且在皇宫驰道上埋藏巫蛊害人。” 这份检举材料的杀伤力太大了,居然敢于背后诅咒皇帝,这简直是罪大恶极,作为太子党的公孙家族想干什么,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汉武帝信了。 于是太子刘据最后、也是最大的靠山被削平了,公孙贺、公孙敬声父子、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的儿子卫伉都因为此事被诛杀。 刘据基本上是光杆司令了,这时一个叫江充的小人出手了,他以核查巫蛊案为由头,与苏文一起联手栽赃太子刘据,在太子宫中“成功”搜查到大量诬蛊木人。 刘据知道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因为汉武帝躲在一百公里外的甘泉宫疗养院,刘据和卫子夫派去的使者居然无法见到皇帝,这一切都表明皇帝是支持针对刘据的行动的。 迫不得已的刘据只能是反了,他先是杀掉江充,然而却被朝廷大军击败,外逃后在湖县自缢身亡。 他的母亲卫子夫也含泪自杀了,太子的后人里只有一个襁褓中的小孙子得以幸免。 刘据死后,一大批贪官酷吏弹冠相庆,各地的官吏唯恐被太子之事牵连到自己,纷纷上书谴责刘据,一手导演了这出惨剧的汉武帝心里却波澜起伏。 可能是感到良心受到谴责,汉武帝找了个理由,将江充的三族全部诛杀。 同时还在京城建了一座思子宫,在湖县修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以寄托自己的哀思,但更大的可能是为了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汉武帝逼死太子刘据后,各地的官员都纷纷上书谴责刘据造反,争先恐后地跟刘据划清界限
趣叭叭
2025-04-07 14:47:27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