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弱其族,必先阉其雄。如今,性别议题已成为美西方分化东亚社会的特洛伊木马,这种对文明基因的主动自我阉割,远比军事占领更致命。 网上一直有个说法叫“东亚去雄计划”,其实这是社会学、性别研究及公共舆论所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描述东亚社会出现的系统性男性气质削弱、性别角色重构及男性社会地位相对下降的现象。 比如广告与消费文化更倾向女性“她经济”,而男性则被局限在“工具人”或“小鲜肉”去雄化审美。其本质就是男性失去了敢于冒险、勇于担当的雄性力量。 这个“计划”虽然是社会变迁、经济转型、文化冲突及政策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依然与美西方脱不了干系,是它们摧毁和消解东亚精神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尔大学性别研究所报告显示:现在的韩国男生,因为害怕皮肤受损,连喝酒都只喝低度水果味烧酒,早就没了父辈喝炸弹酒谈国家大事的情怀。我们的情况也同样魔幻,微博有个热门话题叫“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阅读量高达50亿。 20世纪中后期,东亚迅速工业化,男性作为家庭经济支柱角色被强化。比如,日本“会社战士”和韩国“家长制”。但当产业向服务业、知识经济转型,体力劳动和传统制造业岗位减少时,男性优势地位就随之减弱了。 19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破裂时,那些曾经以公司为家的昭和男儿,一夜之间被企业扫地出门。1990年日本男性终身雇佣制比例高达45%,现在已暴跌至不足10%,因为临时工更具性价比。 我们也没好到哪去,2023年制造业用工需求下降23%,而快递外卖行业男性占比却突破了85%。正如网友所说:“父辈在工厂炼钢,我们在楼道里送餐,这退化比达尔文的猴子还快。” 男性地位下降,必然带来女性地位的提高,重要原因就是高学历女性比例大幅上升,导致男性在职场中的相对优势急剧下降。 2023年,韩国女性大学入学率达到71.5%,首次超过男性68.9%。2024年,我国本科录取女生占比63%,男生仅为37%。但像985这类顶尖大学,依然是男多女少,男生是女生的1.7倍。 女性地位提高,又势必会压制男性权益。比如韩国《性别平等就业法》要求大企业改变性别薪酬差距,但又矫枉过正。比如三星电子招聘同等条件的男女候选人,女性录取率高出40%。以至于首尔大学男生在论坛上哀嚎:“我们苦读十年,最后败给了子宫。” 当东亚传统男性权威受到挑战,“男性气质受到压制”时。男女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首当其冲的就是婚育。 韩国生育率全球最低,仅为0.72,30-39岁男性未婚率超60%,放弃恋爱/结婚/生育的男性占比38%。首尔江南区妇产医院改成了宠物美容中心,门口贴着“欢迎毛孩子”的标语。2022年,尹锡悦仅靠“反女权”政策就赢得20-29岁男性76%的选票。 日本生育率为1.26,20-34岁男性处男率高达42%。日本政府请AI公司开发虚拟女友,80%的下载量是男性贡献的。秋叶原“无差别杀人事件”凶犯更是在法庭上公开叫嚣:我要惩罚那些物质女。 我们微博上的男女骂战,每天能刷出上百万条评论。生育率方面,1990年总和生育率为2.31,2000年降至1.22,2010年回光返照至1.5,等到2024年已下降至1.0。 但相比男女矛盾,更可怕的是文明自信的丧失。现在,80%的日韩00后认为西方更先进。日韩年轻人尽管不信基督,但过圣诞节比西方还隆重。国内某重点高中调查显示,超60%的男生认为“绅士精神就是给女生买单”。 虽说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但更多的是阶段性的,过了阵痛期,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归和修复。但东亚社会的这种自我修复却显得异常困难,为啥?因为美西方一直躲在幕后调控,推波助澜,大搞软性殖民。 美国国际开发署年度报告显示,它每年向东亚女权组织拨款超2亿美元。韩国“女性党”创始人金贤淑被爆,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过“性别领袖培训”。同样,某些自称“女权博主”的大V,也同样被扒出收过福特基金会的赞助。 学术话语构建,美西方也几乎无孔不入。斯坦福大学与韩国梨花女大合作开发“性别敏感教育课程”,要求男生做“特权反思”。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甚至将《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解构为“厌女症”源头。 文化改造与渗透,好莱坞电影里的亚裔男性,不是数学呆子就是同性恋。奈飞审核亚洲剧集时,要求必须包含强势女性角色,禁止展现传统家庭分工,而且必须删除“男尊女卑”情节。 王夫之曾说:“夷狄之祸,始于文化之侵。”但当TikTok上日本青年跳着K-pop翻唱《星条旗永不落》时,当首尔精英男性开始注射雌激素追求“无龄感”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日韩早已分出胜负。 昔日武士刀,今朝美甲锉。其实,当一个文明丧失阳刚之气时,就像大厦没有钢筋,外表再漂亮,也会一震就垮,一垮就稀碎!
欲弱其族,必先阉其雄。如今,性别议题已成为美西方分化东亚社会的特洛伊木马,这种对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5-04-07 17:13:37
0
阅读:33
李均
美犹太国对中国人搞得伪娘文化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