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工人爬上银川一座古塔,意外发现一洞穴放满珠宝,正伸手去掏时,突然惊恐地发现,数个诡异佛头,正流着黑色眼泪盯着自己!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差点跌下古塔! 1990年的夏天,宁夏银川贺兰县的宏佛塔迎来了修复工程。这座塔是西夏晚期留下的遗迹,八百多年历史刻在斑驳的砖身上,八角形楼阁式结构在国内古塔中不多见。塔身倾斜得厉害,地基下沉,风一吹就晃,像随时会倒。早几年,当地文物部门就发现了这个问题,1984年普查时还在塔心柱上找到西夏文字,证明了它的身份。可塔的状况越来越糟,修塔的呼声一年比一年高。终于,国家文物局批了资金,专家们带着设备来了,决定分层拆修,既保原貌又稳塔身。 工程队里有个工人叫李明,35岁,贺兰县本地人,长得黑实,干活麻利。他家祖上务农,父亲是木匠,他初中没念完就跟着学手艺,后来转行修古建筑,十几年下来,手艺扎实。他对宁夏的历史有股子热情,小时候爱听村里老人讲古塔的传说,长大了还攒钱买旧书看,书页都翻黄了。宏佛塔对他来说不只是个活儿,更像家乡的根。这次修塔,他被分到清理塔顶的任务,干得格外用心。 修复那天,天气闷热,李明系着安全绳爬上塔顶,手里拿锤子和凿子敲碎瓦。敲到一半,他发现塔心柱有个缺口,半米宽,里头黑乎乎的。他凑近一看,洞里有老旧经书、琉璃珠、印章,还有几颗珠宝在暗光里发亮。他心一跳,手伸进去想摸摸看,可刚碰到珠宝,就看见洞深处几个佛头,黑色的液体从眼眶流下来,像泪水。他脑子一懵,吓得往后一仰,差点从塔上掉下去,抓着绳子喘了半天才回过神。 李明赶紧爬下来,跟负责人说了这事,现场一下炸开了锅。消息传到宁夏大学,考古系的张教授带着队伍赶了过来。张教授50岁,瘦高个儿,头发白了大半,眼镜厚得像瓶底,研究西夏文化几十年,走遍了宁夏的遗址。他早年在黑水城挖过文物,对西夏文烂熟于心,这次听说塔里有发现,立马收拾家伙就来了。他爬上塔顶,用手电照着勘察,发现洞里不光有珠宝,还有木雕版、泥塑像、唐卡,全是西夏时期的物件。那几个佛头上的黑泪,后来查出来是釉料受热融化的结果,不是啥怪事。 考古队接手了洞穴勘察。这地方在塔刹座下面,高一米五,里头塞满了东西。队员们轮流进去清理,经书上写着西夏文佛经,木雕版刻着花鸟,珠宝有金耳环和玉佩,工艺精细,透着当年的气派。勘察弄了半个月,每天忙到半夜,文物一件件装箱运走。张教授带着东西回学校研究,显微镜下看佛头釉料,查经书内容,几年下来写了论文,说这是西夏文化的宝贝。国家文物局听说后,拨款在银川建了个展厅,放这些东西,学者们都跑来看。 修塔的活儿也没停。专家用钢架加固塔基,砖缝灌砂浆,塔身慢慢挺直了。几年后,宏佛塔修好了,立在夕阳下看着挺精神,成了贺兰县的地标。李明因为发现这茬得了县里表扬,人家叫他“文物英雄”,他还是干老本行,路过塔时就多看两眼。张教授继续研究西夏文化,常在讲座里提这事儿,说塔里的东西比书本讲得真。这发现没咋改俩人的日子,可宏佛塔的故事却传开了,宁夏人聊起来都带劲。 那洞穴的文物填了不少西夏历史的空子。经书里记着佛教的事儿,木雕版和珠宝透出西夏人的手艺和生活,比黑水城的东西保存还好。专家说,这塔可能是当年藏东西的地方,怕战乱才封起来。佛头的黑泪虽不是啥灵异,可那一幕吓人的劲儿,成了李明一辈子的念想。塔修好了,文物有了归处,贺兰县多了个骄傲,这事儿就这么落了地。
1990年,一工人爬上银川一座古塔,意外发现一洞穴放满珠宝,正伸手去掏时,突然惊
浅笑对风吟
2025-04-07 18:52:06
0
阅读: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