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黄大年公费留学后加入英国籍,死也不愿回国,国人怒骂吃里扒外,他却不痛不痒。谁料,12年后他却对妻子说:“回国,不答应就离!”妻子傻眼了,没想到美国航母竟也吓退了100海里。 1996年,黄大年作为公费留学生远赴英国,投身于地球物理学的尖端研究。然而,几年后他选择加入英国籍的消息传回国内,在当时的网络和学术圈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不少国人纷纷指责这位曾经的优秀学子"吃里扒外",是典型的利用国家资源后无情背叛祖国的例子。 在英国的十余年间,黄大年的科研之路可谓一帆风顺。他很快在英国ARKeX公司站稳脚跟,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勤奋,逐渐崭露头角。不久后,黄大年便担任起重要职位,领导着一支由300多名世界顶级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专注于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研究与应用。 在黄大年的带领下,ARKeX公司在该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本人也成为了国际地球物理学界的知名专家。西方科研机构和大学对他青睐有加,他的科研生涯和个人生活在英国看似已经安定下来。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即使身在异国他乡,黄大年依然关注着祖国的科技发展。他常常在深夜给中国地质学界的老朋友打电话,探讨中国在航空重力领域的最新进展,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为国内同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08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同年,中国启动了"千人计划",旨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 2009年,美国政府宣布其所谓的"重返亚太联盟计划",随后在2010年初便与日本、韩国等国在中国黄海外海举行军事演习,并派出华盛顿号航母参加,明显是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发出警告。 2009年12月24日,寒冷的伦敦希思罗机场候机厅里,因为圣诞节前夕的缘故显得格外清冷。一位中国男子带着手提箱和双肩包,静静等待着飞往中国的国航938航班。这位不起眼的乘客正是黄大年,一位在国际航空重力学和深地探测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 黄大年回国的消息很快传开,他与吉林大学签约,担任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这一消息在中国地质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令人意外的是,就在黄大年回国不久,原定在中国黄海外海举行的美国"金色眼镜蛇"军事演习突然改变了计划,华盛顿号航母及其舰队撤退到了比预定地点相差约100海里的海域,远远躲开了中国的领海。 回国后的黄大年并非一帆风顺。在深探专项第九项目的首次讨论会上,他提出的研究思路遭到了不少质疑。当时中国地质界长期以来秉持"自力更生"的传统,而黄大年却建议采取一种他称为"红蓝军路线"的创新方法——购买国外最先进设备,对关键部位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技术跨越。 在获得经费支持后,黄大年迅速开始了"移动综合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平台"的建设。他不仅购买了国外先进设备,还引入了严格的项目管理系统,将每个参与者的工作精确分配到每月、每周乃至每日。这种近乎"苛刻"的管理方式在当时的科研圈引起了不小的反弹,有人甚至抱怨被当成了"机器人"而非科学家。但黄大年坚持己见,认为只有严格的时间管理才能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黄大年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坚持长期的"997"工作模式(早9晚9,每周工作7天),全年无休。每天深夜,当其他人工作结束后,他仍会登录管理系统,跟踪各子项目进度,提供技术支持。就这样,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2014年下半年,深探专项第九项目终于传来捷报——24个必要插件全部完成,平台系统得到全面升级。 接下来的几年,黄大年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先后研发出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等多项国家急需的设备。特别是"地壳1号"万米超声钻探装备的成功研制,使中国成为全球仅有的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当时国外学术杂志评价道:中国已经进入到真正的深地时代。 然而,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黄大年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本就患有心脏病的他,在2016年被诊断出胆管癌晚期。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2016年11月,黄大年在北京飞往成都的航班上突然晕倒,但即使在这危急时刻,他还紧紧抓住手中的笔记本电脑,坚持要将里面的数据交给国家。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离世,年仅58岁。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2018年3月,黄大年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年9月,又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1996年,黄大年公费留学后加入英国籍,死也不愿回国,国人怒骂吃里扒外,他却不痛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4-08 19:07:52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