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4岁退休大爷说:“买墓没有任何意义!我从不给爷爷扫墓,也不指望子孙子扫我,

百态人间如流水 2025-04-09 10:58:20

上海74岁退休大爷说:“买墓没有任何意义!我从不给爷爷扫墓,也不指望子孙子扫我,人死了就没了,把骨灰往江河里一撒就行了,不要浪费钱买墓地。现在给墓地几十万,人家每年还要管理费,你不付费的,说不定哪天就给你坟掘了…” 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是很多老人临终前的最后遗愿,家乡,永远是他们渴望“回归”的港湾,但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都“客居他乡”。 相较于这种较为普遍的想法,上海一位74岁的退休老干部徐大爷却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而他的想法竟然引得无数人赞同、支持。 “听说了吗,那谁家孩子给父亲买了一块墓地,花费70万呢,这要是在农村,都能建造一所很好的房子了!” 那人眼中满是感慨,邻居听到竟然一脸羡慕:“听说了,那老张头真有福气,儿子这么孝顺,这墓地贵得很,我孩子可买不起。” 购买墓地,让亡故的父母有个安身之所,这样的行为似乎成为了“大势所趋”,然而,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每个人想法不同,何来对错之分呢! 清明节刚过去没两天,徐大爷说的一番话就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起因就在徐大爷去家中附近的公园溜达,碰到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二人便攀谈起来。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就是为了让人们回乡祭祖,小伙子便以此为由头开了话题。 “大爷,看着您年龄不小了,身体还算硬朗,清明节回家给先人们烧纸了吗?” 听到这句话,徐大爷一愣,随后乐呵呵地说道:“每年清明节,我都没有回去,祭祖烧纸是咱们的老传统,不过这也只是活着的人心中的一个念想、安慰罢了。” 买贡品、祭祖、烧纸……这一系列的流程,不算繁杂,却也不算轻松,尤其是针对那对千里迢迢,也要赶回去的年轻人。 忽然,徐大爷话锋一转,说了一句话,让那年轻人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人死如灯灭,后世之人做的再好,那也是做给活着的人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孝顺,可不在乎这些虚的。” 一伙子一听,瞬间陷入了沉思,眉头紧紧皱起,忽然就想到了自己身体不好的父母,父母的想法也是落叶归根,但他思来想去,还是做出决定,在父母去世之后,为父母买一处墓地。 虽说墓地的价格是水涨船高,小小的一处地方就高达几十万,但他还是决定让父母百年之后有个“安身之所”。 “大爷,您这话怎么说?” 原来,徐大爷认为买墓地不是必须的,更是次要的,作为子女,不是说父母去世之后,花几十万买一块墓地就是真孝顺,实际上都是面子、虚荣心在隐隐作祟罢了。 徐大爷认为买墓地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像他,也从来没有特意在清明节的时候回乡祭祖,给先人们送纸钱。 “年轻人,烧纸、祭祖并不说明此人孝顺,真正的孝顺是父母还在的时候,多多给予陪伴和关心,这样父母去世之后也不会留有遗憾,谁都有离开的一天,要做到真正的问心无愧!” 徐大爷的思想觉悟“颇高”,也十分看得开,认为与其让子女花几十万买一处墓地,不如趁着父母还健在,带着父母去往外界的天地转一转、看一看,放松放松心情。 对于父母而言,真正的孝顺从来不是子女花了多少钱,而是有时间就回家看看…… 小时候的孩子,犹如父母手中的风筝,虽然永远都有一根线在父母手中,二者紧紧相连,可孩子长大后却发现,那根原本确保自己安全的线却成为了束缚自己的枷锁。 孩子想要飞的更高,于是父母学会了放手,可这一放手,孩子与父母之间唯一的“纽带”便“断”了。 年轻人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脑海中也只有一个想法:挣钱! 而这也让他们渐渐“迷失”了自我,将钱看的比陪伴更为重要,殊不知,做父母的从始至终,想要的都不是钱,而是承欢膝下、含饴弄孙。 因此,徐大爷的看法得到了网友们的一众认可,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0 阅读:0
百态人间如流水

百态人间如流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