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正在听取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汇报工作,然而听着听着,突然怒斥道:“停停停!你这是在汇报些什么东西?” 全国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却是90%都在城市,只有剩下的10%在农村,许多农民依然是看不起医生,吃不起药。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的基数还是相当庞大的,但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医生却全都集中在城市里面。 这让毛主席大为恼火,甚至说出:“卫生部不是农民的卫生部,应该叫城市老爷的卫生部。” 当时的农民,占据全国人口的85%,也就是说,卫生部90%的医务人员都是在服务那15%的不是农民的人。 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怎么可能不生气,熟悉毛主席的都知道,他从来都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可是这样失衡的数据无疑是在告诉他,大半的人民的生活依然没能得到改善。 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人大都没钱,看不起病,但也和许多医生不愿意前往农村有关。 因为养医生也是需要花很多钱的,农村根本负担不起,很多时候,并非是农民不想看医生,主要还是因为看医生实在是太贵了,在当时很多人的想法里,小病不用治,大病没必要治,有钱留给家人用更好。 对此毛主席也是十分生气,表示一定要培养出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这个想法好是好,可是实施起来却并不简单。 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不太好解决的,好在后来还是想到了办法,城市里面的医生不愿意到农村去,但是如果是从农村出来的呢? 这个想法一出来,思维顿时就打开了,在之前培养医生,通常都是需要花费大力气的,但其实一些小病没那么麻烦,农村也并没有太多的疑难杂症。 只要培养出一批可以治病的医生就可以,学历的话高小毕业就可以,然后再学个三年医学基本上就可以出师了。 在这个想法出来后,各地也开始按照毛主席的构想去做,上海第一时间开办了培训班,专门培养农村一些有文化的青年,在学成之后,就让他们回到公社为乡亲们治病。 这些人更清楚农村的情况,也能更好的做出应对,王桂珍就是医学速成班的第一批学员。 她其实没有上过多少学,但是在学习医术的时候非常认真,在成功当上卫生员之后,她也没有闲着,而是主动的到村子里面为乡亲们治病。 她将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和现实情况相结合,让百姓们花最少的钱就可以把病给治好,也经常会自己外出去采药,制作药物。 一开始很多人看她年轻,还是个姑娘,都不太敢让她看病,不过总有一两个敢的,王桂珍学的也扎实,治了不少人,久而久之,她的名声也传了出去。 在农忙的时候,她也选择下地去干活,可以说既是医生,又是农民,劳动的时候也是从不缺席,也因此,许多人都喜欢称呼她为赤脚医生,意为和人民一起劳动的医生。 而她的出现,也为农村医疗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赤脚医生,这不就是最适合农村的一条路吗。 当即就开始宣传王桂珍的事迹,各地也开始培养赤脚医生,越来越多的赤脚医生出现,农村的医疗问题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最起码,百姓们生病之后不会想着干熬了,而是先去找赤脚医生看看,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不用再过于担心医疗问题,甚至就算是个普通人,一个感冒发烧,自己都知道应该买什么药去吃了。 从吃不药,到现在的人人都能看起医生的,这改变无疑是巨大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毛主席正确引领。
1965年,毛主席正在听取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汇报工作,然而听着听着,突然怒斥道:“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4-09 11:37:29
0
阅读: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