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离休的铁瑛将军正在家中读报纸。这时,女婿突然走了进来,开口说道:“爸,您能不能给我儿子安排个工作?”铁瑛将军面露不悦,坚定地回应道:“找工作是好事,但应该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不能走后门。” 1996年,杭州,退休在家的铁瑛将军正享受着难得的清闲。然而,女婿突然到访,他希望岳父利用过往的影响力,为已经工作的外孙谋求一份更优越的职位。 面对至亲的请托,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脸色沉了下来。 他没有立刻发作,只是平静地告诉女婿:“孩子想找好工作没错,但路要自己走,本事要自己练,不能搞特殊化。” 这份看似不近人情的拒绝,让女婿一时语塞,气氛顿时有些尴尬。 这份坚守,对铁瑛而言并非偶然。1937年,年轻的铁瑛投身革命洪流,此后大半生在南方奋斗,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的建设历程。 数十年的风雨,让“规矩”二字深深烙印在他心中。无论是在上海等地担任要职,还是退居二线,他始终认为,公私分明、不搞特殊是党员干部的本分。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绝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家庭谋取私利。 这份原则铁瑛不仅严于律己,也以此教育子女。 在他的影响下,孩子们都养成了自立自强的品格,在各自的学业和工作岗位上踏实努力。 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直到77岁高龄,因身体原因实在无法坚持,才正式递交了离休申请。 退休后的生活,铁瑛过得简单而平静。读报,散步,偶尔访友,享受着那一代人历经风雨后难得的安宁。 可即便离开了岗位,“铁瑛”这个名字依然有其分量。这些年里,总有亲朋故旧揣着心思上门,礼物背后,往往是相似的请求——帮忙安排工作。 在他们眼中,这或许只是老将军“一句话的事”。 但每次结果都一样:礼物原封不动地退回,请托之事没有丝毫商量的空间。 他对家人的标准,甚至更为严格。因为他深知,真正的爱护不是动用权力去庇护,而是培养他们独立面对风雨的能力。 所以当女婿为了外孙的前程开口,这份源自舐犊情深的请托,触碰的正是铁瑛坚守一生的原则底线。 他耐心地向女婿解释:孩子已走向社会,遇到挫折和不如意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应该鼓励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去改变,而不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想着走捷径、找靠山。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 最初的碰壁和尴尬过后,冷静下来的女婿,慢慢品味出了岳父话语里的深意。 过度的保护和干预,有时反而剥夺了孩子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机会。想通了这一点,他回家后调整了方式,鼓励儿子正视挑战,大胆去闯,在实践中锻炼真本领。 铁瑛将军在那个午后的抉择看似不通人情,实则蕴含着一位长辈对晚辈最深沉、也最负责任的爱。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真正的传承不是权力的交接或资源的倾斜,而是独立、正直品格的传递。人生的路终究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这或许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来源:铁瑛-濮阳日报
70岁老人被女婿赶出家门!王阿姨攥着皱巴巴的旅馆房卡,盯着住了半辈子的三居室抹眼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