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看守张学良25年之久的特务队长刘乙光,终于要被调离了。得知这个消息,50岁的赵一荻只说了三个字:“我恨他。“刘乙光比张学良年长几岁,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的高材生。他与军统头子戴笠、张灵甫是同窗好友。按说这样的背景,本该大有作为,然而刘乙光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负责看守张学良。 刘乙光比张学良大几岁,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靠着读书才走出村子,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那儿,他认识了黄克诚,两人聊国家大事,聊得热血沸腾。后来,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那时候的他,和戴笠、张灵甫是同学,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可谁也没想到,1927年的“四一二”事件让他的人生拐了个大弯。他被迫离开中共,转投军统,从此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在军统里,刘乙光靠着脑子活、办事狠,很快就得到戴笠的赏识。他干过不少秘密任务,后来还被调到蒋介石的侍从室负责警卫工作。按说这样的履历,他在军界混出个名堂不成问题。可偏偏在1936年,西安事变后,他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看守张学良。从那天起,他的人生就跟张学良拴在了一起,整整25年,再也没松开过。 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刘乙光成了他的“专属看守”。一开始,他们被安置在浙江奉化溪口,后来辗转到安徽、湖南、贵州,最后落脚台湾。25年间,刘乙光的任务就一个:盯着张学良,确保他别跑了,也别闹出什么乱子。他管得严,吃饭睡觉都得报备,连张学良的老婆于凤至来看他,带的衣服水果都得被翻个底朝天。探访的人一个不落,全要搜身,连封信都别想私下递进去。 刘乙光不是那种心软的人。他把家人都接到看守的地方住,连老婆都跟着他一起“监视”张学良。有时候,他老婆对张学良态度不好,冷言冷语甩脸色,他也当没看见,继续干自己的活。他的任务明确,蒋介石的命令就是他的天,哪怕这天压得他喘不过气,他也得撑着。25年,他几乎没给自己留过喘息的机会,日复一日盯着张学良,日子过得像个机器。 但这25年也不是完全冷血。历史上有记载,刘乙光救过张学良两次命。一次是在浙江,有人想暗杀张学良,他反应快,拦下了刺客。另一次,张学良得了急病,他亲自开车送医院,硬是把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这事儿听着挺矛盾,一个铁面无私的看守,咋还救人呢?其实不难理解,他的工作是看住张学良,不是让他死。上头要张学良活着,他就得保证人没事。这不是啥人性光辉,就是职责所在。 刘乙光和张学良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表面上看,他们是囚犯和看守,一个被锁,一个锁人。张学良被软禁,日子过得憋屈,刘乙光就是那个让他动弹不得的“锁”。赵一荻那句“我恨他”,道出了张家人的心声。25年啊,谁能不恨?刘乙光管得太严,连张学良跟外界联系的机会都被掐得死死的,连封家书都得过他的眼。这种日子,换谁都得憋出一肚子火。 可事情没那么简单。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时候,台湾局势乱成一团,上头下了密令,要刘乙光随时准备干掉张学良。那时候,他完全可以动手,借着乱局把人解决了,既省事又没后患。可他没动。张学良活了下来,熬过了那场风波。这说明啥?刘乙光不是个滥杀的人,他守着自己的底线,哪怕这底线冷得让人发寒。 再说那两次救命的事儿。张学良病危的时候,刘乙光没犹豫,亲自送医院;有人行刺,他也第一时间挡在前头。这不是啥私人感情,而是他清楚自己的任务:张学良得活着。这份“救命之恩”夹在25年的监视里,显得特别讽刺。张学良晚年回忆时说过一句“仇人也是恩人”,这话听着拧巴,却挺真实。两人之间,没啥温情,但也不全是仇恨,就是一种说不出的牵绊。 1962年,刘乙光接到调令,要离开张学良了。这对他来说是个大转折,25年的看守生涯就这么画上了句号。据说那天,张学良设了个简单的饯行宴,还送了点金币给他。刘乙光接了东西,转身就走,没多留。离开后,他继续在军统干了几年,退休后搬到个小镇过日子。晚年他不怎么说话,邻居只知道他是个沉默的老人。1982年,他因病去世,84岁,走得挺安静。 张学良呢?刘乙光走后,他还是没自由。软禁一直持续到1990年,李登辉上台后才放了他。那年他90岁了,带着老婆去了美国夏威夷,住在一栋靠海的小房子里。晚年他挺低调,偶尔接受采访,聊聊西安事变啥的。2001年,他在夏威夷去世,101岁,算是活了个长寿。 刘乙光死的时候,张学良还专程去吊唁了一趟。这事儿挺耐人寻味,一个被看守了25年的人,去给看守者上香,咋想的?也许是放下了,也许是感慨命运,谁也不知道他心里那点复杂的情绪是啥味儿。
1962年,看守张学良25年之久的特务队长刘乙光,终于要被调离了。得知这个消息,
浅笑对风吟
2025-04-09 19:45:39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