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追杀,躲到太上皇李旦的宫殿,李旦对李隆基说:“你就看在我的面上,放了姑姑吧,”哪料,李隆基回道:“不行!我不能放了这叛逆之人!” 713年,太平公主因与李隆基政见不合,遭到追杀。她逃至李旦所居住的宫殿寻求庇护。李旦出于对妹妹的关怀,企图为太平公主求情,希望李隆基能够放过她。然而,面对李旦的请求,李隆基坚决拒绝:“不行!我不能放了这叛逆之人!” 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无疑继承了母亲的聪慧与权力欲望。她不仅在宫廷中表现出色,还意图效仿母亲,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渴望有朝一日能像武则天一样登基称帝。 公元710年,太平公主的哥哥李显突然死于毒手,死因涉及其妻韦皇后与其女儿安乐公主的合谋。李显的去世使得唐朝的政局陷入了动荡,而韦皇后显然也有意图接替李显,自己成为权力的掌控者。 面对母亲的梦想未能完成,太平公主感受到威胁,决定全力反击,保卫自己的利益。在此背景下,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开始了联合合作。 李隆基当时尚年轻,但显露出卓越的政治手腕和军事实力。李隆基早已察觉到朝中风起云涌的局势,在回到京城后,他主动与羽林军的将领们建立联系,逐步积聚起支持力量。 此时的太平公主也未曾放松警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她决定与李隆基达成共识,共同对抗韦皇后的集团。 两方的合作最终成功。公元710年7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迅速铲除了韦皇后及其势力,李旦复位成为皇帝。 经过这一波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李隆基被封为“平王”,他也在日后凭借着安定政局的功劳得到了更大的权力。随着李旦的恢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然而,权力斗争并未因此而结束。李隆基虽然在太平公主的帮助下得以坐稳太子之位,但随着他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太平公主的焦虑也开始加剧。她从未预见到李隆基会如此迅速地在朝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 李隆基以其政治手腕招募了大批贤能之士,如姚崇、宋璟、张说等,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太子辅佐班底。此时,太平公主察觉到,她过去在朝中的干预逐渐受到限制,李隆基的崛起使得她不再能够完全操控朝政,这种局面令她极为不满。 为此,太平公主决心通过排除异己来确保自己的权力地位。她首先开始拉拢朝廷中的各方势力,力图削弱李隆基的支持基础。 此时,太平公主将目光投向了李隆基的兄长李成器。根据传统,长子李成器理应成为太子,但他未能取得父皇李旦的信任,且不敢与李隆基争夺太子之位。 于是,太平公主便借机挑拨两兄弟的关系,企图通过引发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来削弱李隆基的地位,最终将太子之位转移到李成器身上。她积极向李成器提出支持他成为太子的建议,但李成器对于与李隆基的直接对抗感到畏惧,因此未能完全执行太平公主的计划。 尽管如此,太平公主并未放弃。她仍然试图在朝堂上制造更大的混乱,进一步增强自己在朝中的话语权。 到了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组织了一次议政,试图通过政变废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她召集亲信大臣们讨论此事,并力推更换太子。 但这一提案遭到了宋璟等官员的强烈反对,导致双方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争执。虽然这次政变未能成功,但它暴露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此时,李旦对于局势的变化感到深深的不安,夹在妹妹太平公主与儿子李隆基之间的他,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得知朝中即将发生变动后,李旦决定做出一个关键决策。他的幕僚预言宫中将有紧急情况发生,李旦于是紧急下令让李隆基监国。 此举令太平公主措手不及,她全力反对并试图通过拉拢大臣来抵制这一决定。然而,李旦依然选择将权力交给李隆基,决定将大政交由太子管理。 到了七月初四,太平公主决定发动政变,图谋一举夺回权力。然而,李隆基早有准备,他深知自己要在这场斗争中占得先机,便开始牢牢控制禁军。李隆基所掌握的羽林军是当时最为精锐的军队,在韦皇后和其他敌对势力的冲突中,李隆基已经成功把控了这支力量。 当得知太平公主的政变计划时,李隆基立即率领羽林军先发制人,在七月初三便发起突袭,将太平公主的党羽一一捉拿。 太平公主得知消息后仓促逃入南山,但最终还是被李隆基的军队抓获并赐死。与此同时,太平公主的亲信和家族成员也遭到了清算。李旦在此时宣布退居百福殿,彻底将朝廷的权力交给了李隆基。
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追杀,躲到太上皇李旦的宫殿,李旦对李隆基说:“你就看在
平原隐者吖
2025-04-10 10:38:20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