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10 14:59:28

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少农回道:“没错,我就是新四军!”原以为,凌少农会被日本人出卖,没想到顺利完成交易。 1942年的中国抗战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日军不仅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还实行了极其残酷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同时对根据地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各抗日根据地普遍面临缺衣少食的困境,尤其在寒冬将至之际,棉衣问题成为关系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淮北淮海区的新四军3师独立旅也不例外。1942年初夏,旅里已经发放了夏装,但棉衣的布料却迟迟没有着落。这一问题使旅供给部蔡部长犯了难,他将情况向旅首长作了汇报。在研究后,旅首长指示蔡部长前往专员公署找金明同志寻求解决方案。 金明专员在战争年代曾亲历过类似的物资困境。早在几年前,他就注意到当地农民在物资匮乏时采用的传统易物方式,尤其是利用丰收作物交换稀缺物资的做法。蔡部长一到,金明几乎立刻猜到了来意,微笑着问道:"又是为布料的事情来的吧?" 面对蔡部长的困惑,金明专员指出了一个关键点:"我们的根据地虽然没有布,但麦子收成不错,可以在这上面做点文章。"这句看似简单的建议,为蔡部长打开了新思路:利用根据地丰收的麦子,与敌占区交换所需的布料。 回到旅部后,经过研究,蔡部长来到一团团部,详细阐述了"以麦换布"的想法。经过慎重考虑,团里决定派遣侦察股长凌少农执行这项任务。 当晚,凌少农和协助他的侦察员管銮兴便化装出发,骑着自行车前往新安镇。他们首先来到距新安镇25里的龙泉沟,拜访了地下区委书记藏玉臣。作为凌少农经常联系的地下工作者,藏玉臣不仅提供了新安镇的最新情况和市场物价,还特地给自己在新安镇经商的姐夫写了一封介绍信,为凌少农的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 次日清晨,凌少农和管銮兴告别藏玉臣,骑车直奔新安镇南门。 随后,他们找到了马家粮行。马掌柜是藏玉臣的姐夫,当地颇有声望的士绅,为人正直且具有爱国情怀。看过内弟的信后,马掌柜热情接待了他们。 在详细了解了市场实际情况后,凌少农表明自己有意以麦子换布。马掌柜告诉他,这两项交易都受到日本人严格控制,尤其是布匹,一般布行只有少量存货。而麦子则是日本人求之不得的物资。面对这样的情况,凌少农提出直接与日本洋行交易的想法。马掌柜虽然惊讶,但同意先去探探路。 马掌柜很快带回消息:日本洋行的老板叫吉田,是日军某高官的亲戚。吉田表示对这笔交易有兴趣,但希望当面详谈。 洋行内,吉田直奔主题询问麦子的数量,同时表示自己有上等布料。凌少农坦然回应可以提供约500石麦子,甚至还可以更多。吉田盯着凌少农,说他看起来像个军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凌少农直接承认:"没错,我就是新四军!" 这一出人意料的回答让马掌柜紧张不已,吉田则显出惊讶之色。凌少农随即巧妙地补充道,在这里做买卖,不与新四军打交道怎么可能买到麦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吉田希望凌少农将麦子直接送到新安镇,而凌少农坚持要在龙泉沟交换。 双方僵持不下之际,马掌柜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找新安镇三位资产丰厚、德高望重的人作保,然后在龙泉沟交换货物。这个建议得到了吉田的认可。 回到马家粮行后,凌少农和马掌柜商议寻找其他两位担保人。他们找到兴发洋行的钱经理作为第二担保人,还通过秘密关系联系了伪警察局长陈局长。在陈局长的"劝说"下,胆小的百货公司王老板也同意作保。三位保人共同签字盖章,完成了担保手续。 交换日当天,吉田派人用汽车将布料送到龙泉沟,新四军的一百多辆大车也陆续运来麦子。双方顺利完成了交接手续,整个过程用了两天时间。 然而,意外很快发生。就在日方汽车离开后,二十多名障山土匪突然出现,扬言要"借"一部分物资,威胁凌少农不配合就不客气。凌少农假装商量,暗中与曾庆祯营长约定了行动信号。当土匪态度蛮横地拒绝离开时,凌少农一个手势,埋伏的新四军战士立即行动,三对一将土匪武器全部缴获。那些嚣张的土匪瞬间变成了跪地求饶的囚徒。 凌少农并没有处置这些土匪,而是对他们进行了抗日宣传教育,告诉他们愿意抗日可以来找新四军,随后将他们放行。这次行动不仅成功解决了部队的棉衣问题,还缴获了二十多条枪,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条可靠的物资补给渠道,为根据地的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0 阅读:133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